忻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高中联考试题 (B类)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会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和试卷上。 2.请把所有答案做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试卷,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以下10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鼙鼓(pí)踯躅(chíchú)喟(kuì)然晷(guǐ)刻兔起鹘落(hú) B.聒噪(guō)缣(jiān)素鹧鸪(zhègū)凝睇(tì)楼观亭榭(guān) C.潦缩(lǎo)辇(niǎn)车水裔(yī)哂笑(shěn)肤如凝脂(zhǐ) D.啮齿(niè)修葺(qì)锱铢(zīzhū)薜荔(bìlì)钟鼓馔玉(z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贿赂珍馐后嗣捅娄子钩心斗角 B.曝晒痼疾桎梏吹冷风磬竹难书 C.勖勉尚飨缫丝碰钉子抱薪救火 D.梦呓靡丽斑驳走过场游刃有余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B.如果台独分子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C.《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日前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一说法。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柱状熔岩约有30层楼高,火山气体和羽状火山灰直冲云霄,美国 “地球观测1号”卫星的摄像机拍摄到了这一壮观景象。 B.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C.历史证明,世博会崇尚创新的精神无数次点燃人类智慧的火焰,帮助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在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发挥着作用。 D.会上,大家就如何促进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行了座谈。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 一时。鲍照拟作十八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B.杜甫的诗歌创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诗史”。“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C.李白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中“浮云”这一意象都指游子。 D.方苞,晚年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为文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6-10题: 【选文一】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洵《六国论》 【选文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苏辙《六国论》 6.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以攻取之外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B.与战胜而得者 与战败而亡者 C.子孙视之不甚惜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D.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厥:这里相当于“其”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厌: 厌烦 C.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自安:保全自己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确定,断定 8.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①其实百倍(实际上) ②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 ②至于颠覆(被灭亡) C.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崤山以西) ②可谓智力孤危(智商) D.①至于颠覆(到了……的结局)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 9.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相同的一项(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戍卒叫,函谷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 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苏洵《六国论》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 D.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三.(30分) 11.阅读下面短文,翻译划线句子(共8分)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5分) 译文: (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6分) (一)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⑴.就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认为颔联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是哪两个字,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说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出下列诗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② ,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③忧劳可以兴国, 。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④开琼筵以坐花,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⑤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⑥春水碧于天, 。 韦庄《菩萨蛮》 四.(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舒 婷 17岁,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天在镜子前,龇牙咧嘴挤压青春痘。 儿子现在的班级成立文学社,众同仁在冥思苦想给班刊命名时,盯着社长硕果累累的苞谷脸,豁然贯通,遂一致同意叫“青春痘”。社长即儿子,一任而已,其伟大使命莫非就是贡献脸上那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板? 他老爸17岁时,引为己任的是作家使命感,社长交椅一坐好几年,几至坐穿。文学自是圣殿一般,班刊非“采贝”即“鼓浪”,满纸豪言壮语。脸上火力更足,未有“珊拉娜”洗痘水、敷痘霜之类济世良方,常常这瘤那瘤叠罗汉,冒冒尖尖,岌岌可危。至今太阳穴两旁还赫然留有遗迹,雨天可以存好几盅水哩。 我17岁时下了乡,水清风净滋润,缺鱼少肉没有油脂浪费在脸上。偶尔鼻尖眉头爆出一两颗信号弹,便忧心如焚,有男知青来串门,将刘海儿拉来拨去设法遮丑。就着油灯读名著,唱“外国民歌两首”,抄古今中外格言,写华丽动情的信。技痒时诌几行诗,随着手抄本四处乱飞,没有刊名,捞不到社长当,时时提心吊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