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09-1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诡谲(jié) 怨怼 (duì) 桎梏 (kù ) 偃旗息鼓( yǎn ) B.罹难(lí ) 国殇(shāng) 布衾 (jīn) 深中肯綮( qìn ) C.怵然(chù) 剽掠(piāo) 急遽(jù ) 喷薄出之(bó) D.骀荡 (dài) 风靡(mí) 戏谑(nuè) 鼎铛玉石(chē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绸缪 麾下 精萃 狂放不羁 B. 仓皇 跌宕 痼疾 面面相觑 C. 修茸 溽热 聒躁 钩心斗角 D. 言迄 凌厉 阴霾 磬竹难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针对目前气温较高的情况,专家指出,对天气的观察不能目无全牛,而应该从全国的卫星云图上做长期的观察。 B.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非常的激烈。 C.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D. “您认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的形势如何?应该怎样预防校园灾害事故?”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两会”的小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10年全国两会微博中,人大代表徐秀玉针对药品价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想避免降价药品一次次“死去活来”,必须建设一套完整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B.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G20财长会议上警告,现在撤出旨在促进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刺激政策还为时过早,各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刺激经济举措。 C.中国冰雪健儿们在温哥华冬奥会取得的战绩,再一次说明中国队不管是男女项目还是团体项目,抑或是各单项,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D.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自然在冬天是一架旧橱柜,各种干枯了的标本按照它们生长的次序,摆放得井然有序。 。 。 。 。 。 。 ①我们到草木干枯的沼泽地里去看看夏天残留的足迹,看看赤杨、柳树和枫树吸收了多少温暖的阳光,沐浴了多少雨露,现在有多高 ②树叶和野草保持着完美的形态,在空气的压力下,不需要用螺丝钉或胶水来固定 ③草原和树林成了一座植物标本馆 ④巢不用挂在假树上,虽然树已经枯萎了,可那毕竟是真树,鸟儿在哪里建的,还保留在哪里 ⑤过不了多久,这些沉睡的枝丫就要茁壮成长,总有一天,它们会“欲与天公试比高” ⑥看看它们的枝丫在经历酷夏后,是否长得又粗又长 A.③②④①⑥⑤ B.②③①④⑤⑥ C.①⑥⑤②④③ D.①⑥⑤④③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9分)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①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哥本哈根时将面对所有与会方的疑问:美国是否将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美国目标是否写入国际协议,美国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多少资金。归结为一点,美国是否愿意在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奥巴马“绿色新政”的诚意到底有多大。 ②美国正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字路口”,若干问题在谈判桌上迟迟没有给出答案,也正反映了美国选择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上的踌躇。2001年,布什总统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是由于国会的否决,更是由于美国利益集团的反对。美国强大的石油财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不希望看到可再生能源抢夺现有市场。 ③如今,美国新能源行业面临窘境,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充满挑战。奥巴马将面临一个选择,即是否将本国经济引入一个不占优势的国际竞赛场。 ④以太阳能行业为例,美国太阳能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德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国、印度。新能源企业还需要与传统能源企业进行激烈的博弈,美国政府如果不在新能源发展上迈出积极步伐,很难提出“有雄心”的减排目标。 ⑤相比之下,欧盟承诺减排的额度远高于美国。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欧盟展现尚不为发展中国家认可的“积极”姿态,除了想要争取“道德模范”声望外,更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 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跨国新能源企业。从欧盟的利益考虑,全球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将意味着一个庞大市场。欧盟之所以极力要求一些“先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 ⑦而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着减排额度的提高,减排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同时又鼓吹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 ⑧当前世界各国已经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正在酝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低碳、绿色为特点的经济新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碳排放”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将影响不同产业和行业的竞争格局。 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共同的责任。妥协与博弈同样重要。在激烈交锋的同时,各国的共识也在不断增多,这是达成协议的基础。正如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赫泽高所言,在当前的谈判中,“妥协”应当成为一个关键词。(取材于凤凰网评论,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关于“减排额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减排额度”提高标准,减排成本就会上升,对于还没有拥有新能源的国家是个挑战。 B.“减排额度”的大小也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将影响不同产业和行业的竞争格局。 C.美国的“绿色新政”客观上也是有关降低“减排额度”政策。 D.各国制定“减排额度”的高低反映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是否积极。 7.下列对“从欧盟的利益考虑,全球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将意味着一个庞大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盟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 批跨国新能源企业,说明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对它有利,会使它有更多的商机。 B.欧盟极力要求“先进发展中国家”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 以便占领市场,获得利润。 C.欧盟倡导提高减排标准,意在以气候大会为契机,在美国犹豫不决之际,与美国在经济上 争高下,取代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 D.欧盟展现的“积极”姿态实质上就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这也是不为发 展中国家认可的原因之一。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金融危机前后,全球正在酝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低碳、绿色为特点的经济新模式逐渐形成了。 B.由于美国朝野上下特别是利益集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不希望看到可再生能源抢夺现有市场,2001年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 C.美国新能源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德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国、印度,美国政府想要在新能源发展上迈出积极步伐,就得提出“有雄心”的减排目标。 D.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目的是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 “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攲①,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②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 ①攲(qī):倾斜 。②繄(yī):是,指代张方平的措施。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朋:一齐。 B.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释:放下。 C.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 矜:夸耀。 D.天下有大事,公可属 属:归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 ②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B.①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②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C.①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D.①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方平合理施政的一组是 ①归屯军,撤守备 ②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③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④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 ⑤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 ⑥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首先交代了张方平至蜀的背景,接着记叙了张方平至蜀后准备迎击来犯之敌的策略,即抓紧训练驻军,并加强守备。 B.张方平爱惜蜀人非常深切,对待蜀人非常厚道,因此蜀地百姓坚持要把他的像安放在净众寺里,表现了蜀地百姓对他的爱戴之情。 C.苏洵认为祸乱未发生或祸乱已成都容易治理,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他由此充分肯定了张方平面对紧张局势,从容不迫,措施得当的治理才能。 D.张方平分析了蜀人经常发生大乱的原因,并拿齐、鲁的人与之比较,强调如果用礼义来约束蜀人,用法律来差使蜀人,动乱就可能避免。 第Ⅱ卷 (共114分)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寇来在吾,无尔劳苦。(2分) ⑵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4分) ⑶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 数叶迎风尚有声。 ⑴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答: ⑵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门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