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唐河三高09-1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唐河三高09-1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一、(30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佝偻(gōu) 洗尽尘滓(zǐ)杀一儆百(jǐng)强人所难(qiǎng)
    B.踟蹰(chí)牛山濯濯(zhuó)纵横捭阖(bǎi)退避三舍(shě)
    C.拗(ǎo)开 浑身解数(xiè)烜赫一时(xuǎn)金蝉脱壳(ké)
    D.岑寂(cén) 舐犊情深(shì)扺掌而谈(dǐ)返璞归真(p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笑靥连锁店 优柔寡断 梦寐已求
    B.陨落 入场券 恬退隐忍 淋漓尽至
    C.收讫 主弦律 得鱼忘筌 荒诞不经
    D.谄媚 照相机 风声鹤唳 永葆生机
    3.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经由冯雪峰__________,我拜访了大病初愈的鲁迅先生。
    ②杭州酒店越来越多,一流厨师供不应求,于是不少店家争相出高价招聘,有人称:“酒店挖_________,肥了大厨师。”
    ③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 _______,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提倡。
    ④据此间报纸________会议是全封闭式的,只有在谈判休息时,才可以看到有人在草地上漫步。
    A.引荐 墙角 规则 宣称
    B.引见 墙脚 准则 披露
    C.引荐 墙脚 规则 披露
    D.引见 墙角 准则 宣称
    4.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汉朝的一尺__________合现在的七寸半。
    ②老舍先生在《茶馆》里是__________王利发经营的茶馆的变化来反映旧中国的变迁的。
    ③不过不要因此以为玛丽会__________注意服装,会想到要去买一块便宜的材料,自己做一件新衣服。
    A.大概 经过 偶然B.大约 通过 偶尔
    C.大概 通过 偶尔D.大约 经过 偶然
    5.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书法气势磅礴、力透纸背,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B.个别人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
    C.现在有些地方,干部吃喝玩乐蔚然成风,“喝酒七两八两不醉,跳舞三步四步都会,打牌一晚两晚不睡”,我们一定要狠煞这股歪风。
    D.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接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6.下列各句表达意义不明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现场参观门票的发售商透露,持票的中国公民可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的三个观景台上参观“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全过程。
    B.我坐着沉思: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家里,总会有这种浓重的忧郁的阴影,笼罩着田野和河岸,遮蔽着天空和阳光。
    C.不掌握点和线的理论就不懂得平面的知识,不掌握平面的理论就不懂得立体的知识,学习几何就得按部就班,由浅入深。
    D.香港市民所表现出的良好的世界公民意识令人欣慰,相比之下,祖国内地某些人腰缠万贯却很少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现象,则令人遗憾。7.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统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来源:高&考%资(源#网]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8.下面是窦巩的《南游感兴》但顺序混乱,请你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鹧鸪飞上越王台 ②惟见江流去不回 ③日暮东风春草绿 ④伤心欲问前朝事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9.下面各项中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B.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有剧本《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中篇小说《骆驼祥子》《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C.欧文•斯通是美国当代传记文学作家。主要传记作品有描写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画家米开朗琪罗的《苦恼与狂喜》,描写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起源》,描写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心中的激情》等。
    D.启功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满族。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梅兰芳,本名澜,又名鹤鸣,他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剧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等。
    10.下列各项中有关修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楚山孤”是诗词中常见的移情于物的手法,不是楚山孤独的意思,而是人有孤独的感觉,因而看山也觉得山是孤独的。)[来源:高&考%资(源#网]
    B.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有新月吐蛾眉。(王涯《秋思赠送》)(“新月”“蛾眉”:作者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的新月牙是娇妻的蛾眉。)
    C.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着,“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这里运用借代的手法,用“洋布”代旗,以“卑俗”代替“崇高”,故意将崇高降下格来,将尊贵庄严的形象装进滑稽卑俗的外壳之中,收到良好的讽刺效果。)
    D.在欢迎日本青年代表团的宴会上,热情的中国朋友用著名的“人参母鸡汤”来款待客人。不想这可为难在场的翻译了。原来,他没有记住日语“母鸡”这个词。只见他机灵地站起来,指着汤,笑着对客人说:“这是公鸡的太太和人参做的汤,请诸位品尝。”(这里运用借喻修辞,将崇高之人比一个卑俗之物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电子设备、电力系统到通讯自动化控制,无处不用到磁效应和磁性材料。而随着磁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更扩展到生物科学、农林科学乃至新兴的环境科学等领域中。
    众所周知,煤在工农业生产所用燃料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煤炭中大都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成份,在燃烧时将产生对生物有害、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气体,倘若有一种方法能把煤中的硫化物成份分离出来,就可免除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毒害。现在,利用磁分离技术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将磨碎的煤粉经过高梯度磁分离器,由于硫化物和煤(碳)的磁化率不同,在高梯度磁场中所受的磁力也就不相同,从而起到分离的效果。通过试验证明,一次处理可以去除煤中40%-60%的硫化物,则多次处理就可以达到去除的目的。
    并且,这种磁分离脱硫方法在效率和经济成本上经过试验都证明是实际可用的,因此在未来可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环保方面的另外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如何缩短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反应池中的停留曝气时间,可以提高污水处理速度,解决方法之一是寻找活性污泥中合适的微生物;另外一种方法,则是在污泥中加入一种酶,以加快反应速度,酶在生化反应中起到相当于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本身不会减少。但从生物制品、污泥中回收酶却是一个难题。磁分离技术在此又可派上用场;利用酶和污泥的磁化率的差异,用高梯度磁分离器可将之分离。另外,一定强度的磁场可以对一些微生物起到促进生长和繁殖的作用,从而使污泥中的微生物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污水的处理。
    另外还有一种磁分离方法,就是在水中加入强磁性磁粉(例如四氧化三铁细粉,称为磁性种子),利用磁粉吸附水中有的害物质,然后通过磁分离器将它们吸住后清除。为了提高吸附效率,还可以加入氢氧化铝絮凝剂。利用这种分离方法,可以分离出污水尤其是工业废水中的细菌、病毒、合成洗涤剂及重金属(如水银、铅、铬等)等有害物质。尤其是对生物危害最大又极难去除的重金属,用生物法无法处理,而且对微生物还有毒害作用;用化学法又极难去除干净(极微量的重金属对生物就具有较大的危害,如大家熟知的甲基汞、铅及砒霜等均是剧毒)。而磁分离方法却利用物理作用将之去除。倘若解决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项技术日后可望发展成为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
    11.从原文看,以下对“磁分离技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磁分离技术就是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磁技术,都要用到梯度磁分离器。
    B.能把煤中的硫化物成分分离出来或能缩短污水处理时间的技术,叫做磁分离技术。
    C.“磁分离技术”与“磁分离方法”是一样的,都能把有害物质分离出来。
    D.磁分离技术是利用两种物质的磁化率的不同,用高梯度磁分离器将其分离的技术。
    12.从原文看,下列说明磁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一项是 ( )
    A.缩短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反应池中的停留曝气时间,以提高污水处理速度。
    B.促进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微生物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污水的处理。
    C.用高梯度磁分离器将磁化率不同的酶和污泥分开,从而回收污泥中的酶。
    D.寻找活性污泥中更合适的微生物或在污泥中加一种酶,以加快污水反应速度。
    1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介绍磁技术在生物科学、农林科学乃至新兴的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B.用磁分离技术把煤中的硫化成分分离出来。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将煤块磨碎成煤粉。
    C.强磁性磁粉可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加入氢氧化铝能提高吸附率。
    D.用生物法无法处理工业废水中对生物危害最大的重金属。
    第Ⅱ卷(共111分)
    三、(13分)
    14.补写出下面的名句或作者、朝代及出处。(任选一组,5分)
    第一组
    ①《雨巷》中的核心意象“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出自_____(朝代)词人李璟《摊破浣溪沙》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③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卓《我遥望……》)
    第二组
    ① 江流天地外,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汉江临眺》)
    ②《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例),宋神宗以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命名其为《资治通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15.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完成后面的问题。(共8分)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海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称赞此诗的后两句“造语之奇,构思之巧”,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2分)
    16.对同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看法。
    例如钉子。甲:把别人的打击,化作自己的前进的动力。乙:自己从来不知道进取,因而只能被动挨打。请另选择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分别写两段话。要求:语言精练,对比鲜明,富含哲理。(5分)
    事物:_____________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针对下面调查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超过20字)(3分)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经在美国最富有的400个人和另外1000多中低收入者以及穷人中做了以“幸福指数”为专题的比较调查,让他们从1到7选出一个数字,1代表“我感觉非常不幸”,而7代表“我感觉非常幸福”。最后的统计结果显示,流浪汉的幸福指数为2.9,超级富翁们的幸福指数是5.8。其实5.8并非很高的幸福指数——在过支0年间断断续续的调查中专家们发现,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的幸福指数也是5.8。此外还有肯尼亚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他们生活在简陋肮脏的草棚内,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而快乐指数同样为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校报拟开辟介绍齐鲁文化名人的专栏,请你写一幅对联来反映栏目的开设宗旨。要求上下联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8分)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19.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21.“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 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请在以下(一)(二)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7分)
    永恒的托尔斯泰
    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宁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竞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现代文学展示着现代的人生?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