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西省高安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的一个高屋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6. 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5分)
    17.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18.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 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灿烂。
    C. 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D. 作者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E. 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六.(9分)
    20.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以下三个句子,任选其二)(5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一份有关我国轿车供求状况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年 份20052006200720082009(预计)2010(预计)
    轿车需求量(万)92125158286366428
    轿车产量(万)90126210369491576
    根据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
    (2)
    七.(60分)
    22.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 (3)不得抄袭、套作。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C(A喟(kuì)B霰xiàn砌 qì C汾fén 矗chù 恣zì D渗shèn汀tīng)
    2.C(A 渔-鱼 B婉-腕 D壶-斛)
    3、D(A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保留)B“三令五申”是“多次命令和告诫”的意思C“不可收拾”的适用对象应是事情D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4.A(B“关系到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改为“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不在了”有歧义,即可以是指离开公司,也能指去世。)5. B
    6.B(A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 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7.A(“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8.A (B “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9.B. 10.B (A 于是就,顺应;B 表修饰;C代叶限/动词,去,往; D被/当作)
    11.C.  12.D.
    13.(10分)(1)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3)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14.(6分)(1)从“忧”到“喜”有三个层次的变化。“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3分,每层1分)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3分,意思对即可。)
    15.(8分)(1)赋 黄庭坚
    (2)搴汀洲兮杜若,聊逍遥兮容与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鬂已先斑
    (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5)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16.(4分)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结点。
    17.(6分)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相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18.(6分)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19.AD(4分)
    20.(4分)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
    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天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比喻1分,内容1分,每句各2分,共4分)
    21.(5分)(1)轿车需求量和产量都在不断上升 (2分)
    (2)目前已供过于求,预计近两年里(未来)这种状况将更加突出(3分)
    22.审题点拨:明确题目中“花”的比喻意义,是审题的关键。花,美丽娇艳,赏心悦目,给人美感,因此一般而言可以用来比喻一种品质美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善良、自强、爱心、尊严、坚持、勤奋、自信、关爱、珍惜等等。心底,强调了范围、处所,因此重在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认识,需要注意适当的心理描写。“盛开”则强调要发扬光大,对人有益,作用极大。
    【参考译文】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大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抚养,后母对她不好,不是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就是去深潭边汲水。
    叶限有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长得很快,几乎每天都能看出变化来,很快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这只鱼在叶限过去的时候,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藏了起来,然后又让她到很远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后母等她走后,穿上叶限的旧衣,拿了把锋利的快刀,慢慢走到池塘边上,低声呼唤,那鱼浮了上来,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后母把鱼烹饪了,吃的人都说从未尝过这么好吃鲜美的鱼肉,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粪坑里。
    到了第二天,叶限带着吃的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告诉她:“别哭了,你的鱼被你母亲砍死吃掉了,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好,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叶限照着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带着她自己的女儿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叶限等她们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跟着去了。后母的女儿在节上看见了,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姊姊。”后母看了也很怀疑。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从节上回去,看见叶限正靠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了。
    吴姓的这个洞在海边,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八千海里。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买的人认为是奇异的东西,献给了国王。国王让左右下人穿上去试试,都没有穿得合适的。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也没有合适的。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国王认为鞋子是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于是抓到卖鞋的那位洞人,拷打他,终究不知道鞋子的来历。后来了解到是在洞里过节的时候捡到的,就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找到能够穿这只鞋子的妇女,马上抓捕上报。很快就在后母家里找到了。陀汗王让家里的人挨个穿上试,只有叶限穿得非常合适。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两只鞋子都穿上,国王见了,认为是天上的仙女。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里的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宝玉,得到无数珠宝。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国王就把鱼骨和那些求来的珠宝一起埋到了海边,打算以后需要的时候再起用。后来,陀汗国有叛军作乱,国王决定动用珠宝,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