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东风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东风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
    语文试题
    2010年10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即所谓“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样的题画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了。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画面上的景象,而且还写出了画外意,丰富了原画的意境。一、三两句描写画面的实景,但第二句说春天江水之暖是鸭子最先知道的,第四句说正当蒌蒿芦芽生长之时,美味的河豚鱼在长江中逆流而上了,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但苏轼却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可谓是“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妙诗。
    二类是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如果说上一类诗基本上属于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类诗则是借题发议,借题发挥。如元代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后二句借墨梅抒情。这既是咏梅、赞梅,更是诗人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感染着、启迪着每一个读者。
    三类是借题画怀古伤今,讽刺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抨击浇簿的世风,抒发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如果说第二类作品的借题发挥,尚属于作者自身范围的话,此类则又扩大到社会现实,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如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这首诗的牛砺角牛斗是有深刻寓意的。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而黄庭坚则主张削除党争,两派共理国政。对于党争,他感到痛心和不安,便借着这幅画抒写出来。诗中的牛砺角和牛争斗,即是象征统治阶级的党争,寓意是颇深刻的。
    (选自高霞《中国古代题画诗简论》,有删改)
    1.下列对于“题画诗”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是中外诗歌史上非常独特的诗歌创作形式。
    B.题画诗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C.题画诗是指诗人根据一幅画写一首诗,再加之以印章,与绘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D.题画诗的内容丰富,咏写的对象有以下种类:花草树木、山水田园、鸟兽虫鱼、人事季候、纸笔楼阁。
    2.下列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
    B.这首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达到了“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效果。
    C.诗的一、三两句描写了生活的实景,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诗的二、四句是苏轼的联想和想象,极富创造力,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的题画诗侧重点在于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B.借题画怀古伤今的题画诗将诗作内容扩大到社会现实,超出了作者自身范围,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既是咏梅、赞梅,更是王冕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
    D.“牛砺角”“牛斗”是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的真实写照,抒发了黄庭坚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3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关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击秦,拔五城 拔:功取
    B.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辞谢
    C.(吴起)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明:表明
    D.吴起杀其谤已者三十余人 谤:指责
    5.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①杀妻以求将 ②杀其谤已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是一组是(2分)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新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三、翻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句4分)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比且恶乎待哉?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雨晴》中的“疑”字用得十分精妙,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答:
    (2).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说明。 (6分)
    答:
    五、名句默写(10分)
    9、(1) ,知来者之可追。
    (2)引壶觞以自酌, 。
    (3) ,鸟倦飞而知还。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舸舰迷津, 。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7)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六、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3分)
    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
    朱砂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乡村里竟然还会停电,而且是在中秋节的晚上。
    菜刚刚摆上饭桌,他正陪娘说话。哥哥在开啤酒,嫂子还在灶间忙活着,谁料却突然停电了,世界一下子掉进了黑暗,——如他此刻的生活。
    2008年,他所在的投资公司破了产,不仅如此,家也散了,妻子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带走了儿子和家里仅有的一点现金。
    一想到儿子,他鼻子一酸,眼圈儿红了。 他点了根烟,习惯性地走出了客厅。
    站在17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灯火辉煌的夜景,想着失业的自己,想着身上背负的也许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想着即将因断供而被银行拍卖的汽车和房子,他苦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
    许多时候,人,总是在被生活打得落花流 水的时候,才会想到亲情。几天后,借着传统的中秋佳节,他回了老家,看望了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且,给爹上了坟。
    “这该死的电,早不停晚不停,偏偏赶着大家吃团圆饭的时候停。”母亲气嘟嘟地牢骚着。
    “没事儿的,娘,咱有这个呢。”说话间,哥从柜子里拿出一盏马灯,点燃,屋里瞬间便有了光亮。虽然亮度比起电灯来差了不少,但并不影响吃饭。
    接下来,一家人先后上了炕,围在母亲身边,话题从这马灯说开来,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