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选择(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浩瀚hàn 红缯cèng 栖息qī 白泠泠líng B、笑靥yàn 喋血dié 草蓐rù 妊娠纹chén C、险衅xìn 锦囊náng 浩淼miǎo 槲寄生hú D、嘶哑sī 谂知niàn 芥草jiè 数数然sh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优渥 希冀 蓬篙 浑浑恶恶 B、盘垣 修葺 长歌当哭 暗然失色 C、拙劣 龟裂 桀骜不训 陨身不恤 D、震撼 慰藉 莞尔一笑 门衰祚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少有什么能逃脱蛇的胜算,一条蝰蛇的出击速度只有1/25秒,西方的枪手常被描述成“像眼镜蛇一样万无一失”。 B、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得景泰蓝器物“化腐朽为神奇”,博得多方人士的爱好。 C、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度外了。 D、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惟妙惟肖,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些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家不仅开始投资民办教育,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而且国外教育机构也纷纷抢滩我国教育市场。 B、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迹,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重新填满的脚印。 C、校友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大批图书,不仅有世界名著、科普书籍,还有一些长篇小说。 D、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院长所作的“关于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 则更令人惊叹。 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瓦斯治理, 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③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的,让人不禁 “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A、厄运 遏制 质疑 B、灾难 遏止 质疑 C、厄运 遏止 置疑 D、灾难 遏制 置疑 6、下列句子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 ②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 ③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 ④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⑤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淹没 ⑥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 A、③①⑥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⑥④ C、②⑥⑤③①④ D、②①④⑥⑤③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并非都是庄子本人所作。 B、《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 C、《项脊轩志》是震川先生的代表作品,文中选取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例。其中“本纪”记载的全都是历代皇帝的事迹;“世家”记载的是诸侯王的事迹;“列传”所记载的则是士大夫以至平民的事迹。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小题。(6分) 书画的装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 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卷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在装裱样式上更加完备,挂轴画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裱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 并称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 8、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B、《装裱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 B、讲求防燥与讲求防霉对书画装裱材料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 C、社会对“苏裱”的推崇使江南地区文人画在国内独领风骚。 D、清代古朴庄重的“京裱”的出现能够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2分) 我为什么而活着 【英】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它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1、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天堂”与“尘世”分别指什么?(2分) 1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6分) ①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13、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那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4分)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共14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时间) B、虽趣舍万殊(爱好) C、悟言一室之内 (对面谈话) D、终期于尽(期望)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D、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1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所以游目骋怀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不知老之将至 C、及其所之既倦 D、足以极视听之娱 列坐其次 可以濯吾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