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鲁教版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尘泥渗漉(shèn) 呱呱而泣(ɡū) B.余稍为修葺(qì) 以手阖门(hé) C.偃仰啸歌(yǎn) 垣墙周庭(yuán) D.旧时栏楯(dùn) 扃牖而居(jiōnɡ yǒu) 解析:D项中“旧时栏楯”的“楯”应读“shǔn”。 答案:D 2.(2010辽宁)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松弛 挖墙脚 一诺千斤 旁征博引 B.纹身 贴标签 贻笑大方 真知灼见 C.脉搏 金钢钻 萎靡不振 集思广益 D.陨落名信片莫衷一是相辅相成 解析:A项中“斤”应为“金”;B项中“纹”应为“文”;D项中“名”应为“明”。 答案:C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能得日 ②得不焚 ③凡再变矣 ④轩凡四遭火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采用比较的方式,主要涉及意义和用法,做此类题一定要把语境和词本身的意义和用法相结合。得:①得到,②能够;凡:均为“总共”的意思。 答案:C 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旧南阁子 旧:旧日的,原来的。 B.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C.前辟四窗 前:指阁子南门两侧。 D.冥然兀坐 兀:静静地。 解析: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主要有以下七种推断方法:( 1)依字形推断;(2)依语音推断;(3)依语位推断;(4)依语法推断;(5)依上下文推断;(6)依事理推断;(7)依常识推断。推断时还要注意前后语境,达到文脉贯通。C项“前”应该是“北门两侧”。 答案: C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五年,吾妻来归 B.比去,以手阖门 C.妪每谓余曰 D.鸡栖于厅 解析:A项,归:古义为“出嫁”,今义为“回”;B项,比:古义为“等到”,今义为“比较”;C项,每:古义为“经常”,今义为“全体中的任何一个”。 答案:D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C.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D.然自后余多在外 解析:D项表转折,其他为形容词词尾。 答案:D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 C.大类女郎也 类:好像。 D.客逾庖而宴 宴:宴请。 解析:D项,宴:吃饭。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要注意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考虑。可采取一方意义带入另一方的办法。A项,整体/一次。B项,在。C项,助词,补足音节。D项,你。 答案:A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娘以指叩门扉曰 B.墙往往而是 C.室仅方丈 D.先妣抚之甚厚 解析:B项,往往:古意为“到处”,今用为副词;C项,方丈:古意为“一丈见方”,今意为“寺院的住持”;D项,抚:古意为“对待”,今意为“安抚、保护”。 答案:A 10.翻译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解析:文言文的翻译一定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 参考答案:(1)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 (2)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二)(2010安徽,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袭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