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训练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墁地(  )  接榫(  )    瓦当(  )
    戗兽(  ) 穹宇(  ) 柁墩(  )
    额枋(  ) 房檩(  ) 切削(  )
    椽子(  ) 水榭(  ) 翚(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fú  员fú  射一fù  对联匍fú       纯cuì  憔cuì  荟cuì  cù  然
    点zhuì  拾duō  chuò  茗chuò  学 miǎn  甸沉miǎn  miǎn  怀miǎn  腆
    房lǐn  仓lǐn   遗zhǐ  福zhǐ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
    (2)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
    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妨碍 阻碍
    ①狂妄丈夫因____执行被决定拘留,野蛮妻子撕毁执行笔录欲毁灭证据。
    ②与收入脱节越来越严重的房价把许多大学毕业生拒于城市的大门之外,成为____人才流动的又一道门槛。
    (2)雕刻 雕琢
    ①他每天下班之后,总是偷偷地躲在厨房里练习,每天至少要雕二十几个土豆、萝卜,因此练就了功夫独到的____技艺。
    ②这决玉料辗转运到扬州,由当时著名工匠数百人用了六年时间精心____最终完成,作品再现了大禹治水时的壮观景象,现陈列于故宫。
    (3)喜闻乐见 脍炙人口
    ①对于未来的展望,陈好坦言期望能继续坚持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希望有一首属于自己的________的歌曲。
    ②他们找准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兴奋点”,利用群众文化需求的“共鸣点”,借助群众________的文化活动,灵活巧妙地注入宣传信息,使群众在品味文化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5.文学常识填空。
    梁思成,中国现代__________家,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的儿子。所著的__________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系统的论述。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2)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2.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哪几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①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②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3.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请概括说明。
    4.文中加点处的“那些”“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结合原文回答: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6.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中国建筑体系和其他建筑体系的异同。
    基础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接榫(shǔn)     点缀(zhuì)
    辍学(chuò) 砖石墁地(màn)
    B.穹窿(qiónɡ) 门槛(kǎn)
    哺育(bǔ) 洗洗涮涮(shuàn)
    C.埋怨(mán) 屋脊(jí)
    帷幕(wéi) 凤毛麟角(jiǎo)
    D.翘起(qiào) 翘首(qiáo)
    抱厦(xià) 言简意赅(ɡ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遵循  婉惜  浮雕  琉璃
    B.遗址  粱架  葱岭  辉煌
    C.防碍  负重  轮廓  纯粹
    D.提炼  回廊  隐藏  厢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______了,在这里,竹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2)放,放弃、放怀、放达……“放”蕴涵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______,浮躁的心态回归淡然。
    (3)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美丽的花朵______了生活,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 明晰 装饰
    B.情韵 明确 装饰
    C.情韵 明晰 装点
    D.情调 明确 装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浙江省奉化滕头村荣获“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美称,他们一直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孜孜追求生态文明。
    B.我国研制的自吸式无压汽油切割机具有节能效果好、安全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特点,它的面世被专家称为火焰切割领域的一场革命。
    C.国家游泳队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集训之初,不少队员出现了胸闷、头疼等高原反应,在随队医生的精心调理下,不日便恢复了正常状态。
    D.在时光的长河里,生命是短暂的,唯有石头坚守着不朽,它刻录了地球的演变、世事的沧桑,书写出一部蕴藏着46亿年奥秘的“万卷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B.由于本市对擅自夸大疗效、严重欺骗消费者的药品采取了暂停在京销售的强制措施,使本市去年药品严重违法广告率下降了5%。
    C.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订阅报纸杂志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很难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D.他说《末代皇帝》剧中真实的部分基本都出自于他的作品,不真实的部分则是编剧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纯属编造了大量情爱故事。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中国建筑中的塔
    梁思成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
    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
    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6.下列对塔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塔往往是多层建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一些发展罢了。
    D.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7.下列对原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的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是塔。
    B.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塔的价值,完全表现在封建迷信的宗教信仰上。
    D.中国和欧洲的建筑遗产的精华全是些宫殿、庙宇或教堂。
    8.下列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  )
    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
    B.佛教带来了“窣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形象。
    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窣堵坡”变成了“塔”。
    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的建筑。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C.凡有佛教传入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
    D.由“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术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
    10.佛塔作为寺院建筑的一种,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在现实社会中,层出不穷的楼房与仅存的少数佛塔形成迥然不同的对比,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精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涵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涵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