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记念刘和珍君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惮(dàn) 桀骜(áo) 赁屋(lìn) 妄自菲薄(fēi)
    B.立仆(pū) 下劣(liè) 浸渍(zì) 殒身不恤(xùn)
    C.攒射(cuán) 尸骸(hái) 暂时(zàn) 长歌当哭(dànɡ)
    D.惩创(chuànɡ) 喋血(dié) 山阿(ē) 从容不迫(cōnɡ)
    答案:C
    解析:A项,“骜”应读“ào”,“菲”应读“fěi”;B项,“恤”应读“xù”;D项,“从”应读“có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桀骜不驯 残淡经营 广有羽翼 B.黯然神伤 辗转反侧 造化弄人
    C.和霭可亲 踌躇满志 肆无忌惮 D.苟且偷生 无病呻吟 甚为聊落
    答案:B
    解析:A项,“残”应写为“惨”;C项,“霭”应写为“蔼”;D项,“聊”应写为“寥”。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直面惨淡的人生(正面注视,绝不回避) B.黯然至于泣下(忧伤的样子)
    C.无端在府门前喋血(流血满地) D.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勇敢)
    答案:D
    解析:D项,“沉勇”的意思是“沉着而勇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汽油资源的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B.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它们同样可以发光。
    C.即使凤凰卫视没有很高的覆盖率,也不能影响吴小莉的声名鹊起。
    D.摆脱“自我”,尽快进入角色,对于许多演员来说都是个难题,而对于贪官们来说却是驾轻就熟的小菜一碟。
    答案:B
    解析:A项,“一马当先”指领先,带头,与主语不搭配;C项,“声名鹊起”指名声兴起、传扬,前面不能加“的”;D项,“驾轻就熟”比喻对事情熟习,做起来容易,成语表达的意思与整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不协调。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②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③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④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⑤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四月一日。
    5.你对文中加点词语“无恶意的闲人”和“有恶意的闲人”分别作何理解?
    答案:“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庸俗的市民。“有恶意的闲人”指陈西滢之流。
    6.你认为第①段“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分别比喻什么?
    答案:“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大量的木材”比喻付出的极大的代价。
    7.对第②段末句“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对刘和珍牺牲的高度评价。“如此”指代引诗中所说的境界。
    B.表现了作者对刘和珍死后反动派还进行诬蔑的悲愤。“如此”指代引诗所说中的哀思。
    C.表现了作者对刘和珍死后还受到流言中伤的愤慨。“如此”指代陶潜的诗。
    D.表现了作者对刘和珍牺牲的无限哀思。“如此”指代“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答案:B
    8.选出对第③段中“中国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指全体中国人。
    B.指反动派,包括所谓学者文人。
    C.指有恶意的闲人和无恶意的闲人。
    D.既指凶残、下劣的反动派,也指那些落后、冷漠的一般人。
    答案: A
    9.作者在第③段中使用了“这样”“如此”“如是”几个修饰语,选出对其使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口语化词汇便于直接抒发慷慨之情,文言词汇更显颂扬感情之真切。
    B.仅这三个词语的选用,就足见鲁迅的作品创意追求文句错综的语言风格。
    C.为了避免词的单调重复,作者有意选用同义词来表达,从而收到使语言变化多姿,表意准确生动的效果。
    D.以上理解都失之牵强,作者仅是信手拈来,三个词任意调换一下也未尝不可。
    答案:C
    10.选出对第③段中三个“一是”理解错误的一项( )
    A.三个“一是”是并列关系。
    B.三个“一是”是第二句话的分说。
    C.三个“一是”起强调作用。
    D.三个“一是”可以互换位置。
    答案:D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位外国人善意地问我:“鲁迅真可以称为文学家吗?”我懂得他的意思:鲁迅的文章犀利有余而文学性不足。我也觉得鲁迅还缺少一两部纯文学的代表作。我早就在他的文章中品味过某种有苦难言的滋味,对于祖国前途的沉重责任感逼迫他的文章理论化,他不愿活得轻松,写得潇洒,他没有著作一部大书的余裕和心境。
    可是我推崇他的能力。《呐喊》等集子中的作品既显示了他文学家的能力,又显示了他学者的能力。学者式的文人自古就有,具备真知灼见者不见几人,而具备全部能力者,惟有先生一人。鲁迅无暇写自己的人生之作,他的苦涩,包括无法表达自己能力的苦涩,造成了文章的阴郁沉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