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冬 (2)秋 (3)秋 (4)秋 14.(2006广东东莞测试,13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注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月上瓜洲”是这首词的________,从风格上看,该词应属于_______词作。 (2)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一句中词人生“愁”的具体原因。 (3)词的下阕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提示: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结合词的上阕”的要求。第一点要扣住“塞草连天”的秋景来答,第二点要扣住“何处是神州”的感喟来答,第三点要扣住“又见新秋”的“又”字来答。 参考答案:(1)词牌 豪放派 (2)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3)①有心报国却又壮志难酬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青玉案 元 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①。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②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④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⑤,笑语盈盈暗香⑥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⑧处。 注:①花千树、星如雨:指灯、焰火。②凤箫:箫的美称,即排箫。《风俗通•声音》:“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象凤之翼。”③玉壶:一种精美的灯。周密《武林旧事•元夕》:“灯之品极多……其后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光耀夺目,如冰清玉壶,爽彻心目。”④鱼龙:鱼形、龙形的灯。⑤蛾儿雪柳黄金缕:《武林旧事•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黄金缕,指柳枝。李商隐《谑柳》诗:“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⑥暗香:指美人。⑦蓦(mò)然:忽然。⑧阑珊:零落。 15.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氛围? 参考答案:渲染了元夕盛况。东风吹放了千树银花,那花是上元时的灯花焰火,它们要在空中绽放,复而如流星雨一样飘落,游人不绝如缕,宝马雕车,来来往往,满路飘香,箫声悠长,鱼龙(灯)竞舞,笑语欢歌热闹非凡。 16.上片与“阑珊”处相呼应的一个词是什么?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是“一夜”。说明了主人公寻觅次数多,时间长,突出了他对爱人的痴情和迷恋。 17.简要评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表达效果。(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此句写主人公寻找恋人漫漫一夜,正在心灰意懒、大为失望之时,却没有料到猛然回头一望,却在那灯火零落的地方发现了她的身影。此句细致地描摹主人公既惊又喜的情态,也概括出了生活中类似“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的情况,蕴涵的哲理被王国维引用为治学的第三境界,即最高境界,富有哲理,警人心智。 18.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另外两种境界分别是:“_______”为第一境;“_________”为第二境。 参考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