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海宁市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圧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地被压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员工身体所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作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做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13.下列对“人体能”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人体散发出来的机械能和热能。
    B.人体作用于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生物能量。
    C.人一昼夜所产生的能,可以把自身重的水由0℃加热到50℃。
    D.60多亿人产生的生物能量,如果聚到一起,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14.下列关于人体能转换成电能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B.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产生的重力能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C.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D.英国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特制的推动门,这种门通过不停转运所直接产生的电能,可以提供公司的日常用电。
    15.对第4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一些公司和学校在大楼里安装了人体能设备供电。
    B.美国公司和学校已用人体电能照明、取暖、制冷。
    C.人体能的开发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
    D.热量收集系统具有的双重功能可以使环境更加舒适。
    16.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能课题是在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的前提下,由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开发的。
    B.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前途将越来越宽广。
    C.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是其价廉而无污染,加之取用灵活方便。
    D.人体能在美国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但人体能只能转换成电能,是其发展的一个缺陷。
    三.读下面的外国小说,完成第17~20题(16%)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你还得洗洗脸,奶奶讨厌看见你这样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父亲回答说。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至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很快胡安忘掉了最初的恐惧,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而他又由此联想到了菜豆的故事和干渴的旅行者!“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他又停下来,想等绳索稳住以后再从容地滑下来,但是突然,砰!绳索猛地往下一顿,胡安大叫一声,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吊在绳索上,但是好像下降了一米;又是砰的一声,绳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还不想松开手,他已经吓得不会动了,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无法站起来,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绳索还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那时下午茶的时间早过去了。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个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父母还在为他生气,他那关于悬空的绳索的谎言让他们更加恼火。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选自《译林》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7.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3分)
    18.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9.在现实世界中显然没有“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但在小说中,这条绳索却给人以真实感,为什么?(4分)
    20.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义?(分点答,不少于50字)(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21~22题。(6%)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21.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3分)
    2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五.诗文名句默写及语言综合运用(共4小题,26题为附加题)(12%)
    23.依照课文填空,任选4句,每句1分。(4分)
    ①夫子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选读•高山仰止》)
    ②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③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⑤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2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16%,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总供电量的1.2%,到2020年要达到5%,到2030年达到10%。所以,核电应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② ③ ④
    25.在“我给文学人物写句话”语文活动中,有个写给祥林嫂的句子获得好评。请你以其为例,在清兵卫、朱阿、阿隆、素芭这几个文学人物中,任选一位,并仍以“希望”开头,内容切合人物,句式与修辞基本相同,拟写一个精彩的句子。(4分)
    【例句】写给祥林嫂:希望就是你对阿毛的无尽惦念,如春天贺家墺漫山遍野的绿色,在你的心头鲜活到永远。
    ★【附加题】26.根据语境,揣摩文中故事的寓意,猜猜教授会对学生怎么说?(4分)
    一天,教授对甲乙两学生说:“我这里有两只水桶,那边有两只一样大小的水缸,你们各拿一只桶从这边水池里打水,装到那边的水缸里。谁先把水缸装满,谁就是获胜者!”甲、乙两人看着教授身后一大、一小两只水桶,谁也没说话。教授说:“乙可以先挑选水桶!”乙听到教授说他可以先挑水桶,便二话没说,拿起那只大水桶就向水池跑去,甲拿起小桶也跟着跑了过去。当乙把桶从水池里提出来时才发现,自己的桶底部竟有个大洞。等他提着一桶水跑到水缸边的时候,桶里的水已所剩无几了。等甲把水缸装满的时候,乙才装了不到一半。教授宣布甲获得了胜利。并对两人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仔细观察,如果观察不到位,即使获得了先机也可能失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