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解读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冰冻圈变化对我国的水安全有突出影响,因为我国冰冻圈作用区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区。 B.冰冻圈对水的影响,是指圈内冰川、冻土、积雪对江河水资源的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C.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首先是导致河川径流增加,然后是引发河川径流持续减少。 D.河川径流的持续减少意味着冰川失去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将导致水资源一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连锁反应。 17.下列说法支持“冰冻圈维系着我国西部高寒和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一项是( ) A.冰川、冻土和积雪对江河水资源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B.冰川变化影响寒区和干旱区河川径流、湖泊湿地等水域的变化。 C.我国的冰冻圈系统是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 D.冰冻圈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气候有重要影响。 18.下列不属于对冰冻圈作用的阐释的一项是( ) A.冰冻圈变化对水安全有突出影响。 B.冰冻圈作用区是大江、大河的源区。 C.冰冻圈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 D.冰冻圈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一21题。 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等,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形态上是采用了古今资源通融等方法,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讲经”的性质就决定其属于普及的层次,只能满足受众了解的需求,使其获得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销售量飘升至天文数,引发了出版商机,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乏人问津。这种现实的文化反差和社会冷热,折射出的正是这些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扩大了,但这些经典名著真正的思想意义、文化渊获和知识内核却被风干、冷落和忽略了,从而使解读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不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19.下列对“述而不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只陈述和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对古人的学说发表意见。 B.指只记录自己的观点,不对古人的学说发表意见。 C.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D.指只记录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0.下列对“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心武等人的书在各地销售火爆,证明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扩大了。 B.刘心武等人的书在各地销售火爆,证明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C.《红楼梦》等原著在各地乏人问津,证明“电视讲经”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D.《红楼梦》等原著在各地乏人问津,证明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21.下列对这段文字文意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讲经”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采用了古今资源通融等方法,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并没有“再造文化”。 B.“电视讲经”的性质就决定其属于普及的层次,只能满足受众了解的需求,使其获得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C.刘心武讲《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乏人问津。 D.“电视讲经”使解读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不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一25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2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内:同“纳” B.秦时与臣游 游:出游 C.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长那样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谢罪 2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告以事 以:把 B.臣为韩王送沛公 为:替 C.而待将军 而:因而 D.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24.下列句子不能说明刘邦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认为如果刘邦死去就是自己的不义,所以一定要把项羽要偷袭的事告诉刘邦。 B.作者写刘邦向张良了解项伯的年龄,是为后面的游说作铺垫,反映了刘邦细致、老练的性格。 C.项伯开始从楚军“夜驰之”汉军,结果“复夜”从汉军回楚军,刘邦已先胜一招。 D.这段文字也表现了张良对刘邦的忠诚及处变不惊、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 试卷Ⅱ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一28题。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近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了。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磨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了: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怨恨用槌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26.当老婆婆答应以一毛钱的价格把葫芦卖给清兵卫时,清兵卫为什么会“喘着气”说话?(2分) 27.文中最后提到那个葫芦以六百块钱卖给了一个富家,这对刻画清兵卫这一人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28.这是一个关于小学生热衷于鉴赏和收藏葫芦的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四、29.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①管仲非仁者与? 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3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酌情增删词语)(2分) 大众文化分别以其辉煌的形象画面、经验的直接性、瞬时的一次性体验取代了艺术的深层意义、价值的超越性和永久性的思考回味。 五、写作题(4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改变,就不会有日出日落。一如四季更替、潮水涨退、气温起伏、动物换毛、水果在枝头慢慢成熟一样,你生命中的一切也会改变。没有事物是永恒不变的。时间的自然演进会带走某些事物,但也会带来其他事物填补它们的位置。 请以“改变”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会考模拟试卷(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BDABDCADACDAACCCBBCCDBCDA 26.一是因为惊奇,没想到那个葫芦会这么便宜;二是因为紧张,怕失去那个葫芦。 27.一方面表现了他的凄惨命运——一个被他发现的宝葫芦,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别人的生财工具;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清兵卫异乎寻常的艺术鉴赏力。他既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胜利者。 28.提示:学校和家庭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使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9.①管仲不是有仁德的人吧?②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已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沦为蛮夷了吧)。 30.示例:大众文化以其辉煌的形象画面取代了艺术的深层意义,以其经验的直接性取代了艺术价值的超越性,以其瞬时的一次性体验取代了艺术永久性的思考回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