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D。解析:“哭泣转而成为了大脑的高级功能”有误,原文只是说“哭泣已经与大脑的高级功能……有了更深的联系”。
8.C。解析:3、4个月的婴儿也可以用哭来表达感情,由原文“人类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用哀号来表达悲伤”可知。
9.A。解析:治,治理,管理。“摄治”意思是代为治理。
10.A。解析: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B组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介词,表示方式,可译为“通过”;C组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副词,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D组介词,相当于“跟”同”;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
11.D。解析:结合语境中的“匹马入蜀”“为政简易”,可推知“以一琴一鹤自随”意思是指行装简单,所以与隐者之风无关。“一琴一鹤”后成为成语,喻为官清廉。
12.⑴赵抃查清并无其他原因,说:“这只是饮酒过度罢了。”
解析:要把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是,代词,这;特,只、仅,副词。
⑵白天所做的事情,到了夜里他一定穿戴好衣冠把它向上天禀告,如果不可明告上天的事情,就不敢去做。
解析:要重点抓住活用的词语——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好衣冠。
⑶他处理政务,善于依据当地民风民俗来处置,严厉和宽容各不相同,这尤其被当时的人所称赞。 解析:虚词“因”是“依据、根据”的意思;“为……所”,表被动,翻译时要注意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赵抃字阅道,衙州府西安县人。考取进士后,任泗州通判。濠州守将没有依照法规供给士卒俸禄和赏赐,士卒声称要兵变,守将惧怕,太阳还没落山,就闭门不出。转运使征召赵抃来代理守将,抃到任之后,和平时一样从容不迫,濠州因之并无事变。
赵抃任益州知州。巴蜀地处偏远,百姓势弱,官吏肆意违法。赵抃以身作则,使得当地的风俗为之改变。益州治下偏远的小城,有的百姓一生也没有见过知州。赵扦巡视属县无处不到,当地百姓高兴地互相告慰,贪官污吏惊恐慑服。调任虔州知州,虔州素来难以治理,赵抃治理严格但并不苛刻,他召见各县县令告诫他们,让他们自主治理。县令们都很高兴,争相尽力,监狱里常常并无关押的囚犯。在岭南做官的官员死了,大多无法归葬故乡,赵抃打造了上百艘船,发公文告知各郡说“做官的人家,有在官任上去世不能归葬故乡的,都由我来帮助办理。”于是求助者络绎不绝,赵抃都给他们一艘船,并给他们路费。赵抃被召回朝廷任度支副使,又升任河北都转运使。朝廷下令招募乡兵,过了期限也未能完成招募,主管的官员被判罪的有八百多人。朝廷下诏让赵抃督办,赵抃上奏说:“黄河以北地区连年丰收,所以应征的人少,请求宽限治罪,等待农闲的时候再行招募。”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获罪的官员们都被免罪,而招募乡兵之事不久也就完成了。调任成都知州,宽容为政。赵抃先前在蜀地任知州时,有人聚众非法祭祀妖邪,赵抃以严刑处置。这次又发生了此类案件,大家都认为赵抃一定会严刑处置的。赵抃查清并无其他原因,就说:“这只是饮酒过度罢了。”将为首的人判了刑,其余的人都释放了,蜀地百姓都非常高兴。恰好此时荣甄被任命为转运使,英宗对荣甄说:“赵拧任成都知州,实行的是中庸和谐的政策啊。”神宗即位后,征召赵抃回朝廷任知谏院。皇上说:“听说您一人一马去蜀地赴任,只有一琴一鹤相伴而不带随从,不求威仪,不扰民,为官简省平易,你也定能胜任这个职务吧?”不久,赵抃升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皇上的知遇之恩,朝政如有不妥当的,他一定密奏皇上,皇上亲手写诏书答复并称赞他的行为。
凭大学士的身份再次出任成都知州,赵抃于是向皇上请求为政不需请示,斟酌情势自行处理。到蜀地就任后,为政更加崇尚宽容。剑州的百姓有人私自制作官府颁发的僧道出家凭证来出售牟利,有人认为这是谋反,向官府告发,赵拧并没有把此案交给司法官员处理,就按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了,全都从轻判罪。有批评他的人认为这是纵容叛逆,朝廷调取案卷审查,都与法令相符。茂州的蛮夷部族来成都境内抢掠,害怕被征讨而请求投降,蛮夷将奴隶捆绑起来准备杀他取血来歃血为盟。赵拧让他们改杀牲畜来盟誓,他们都高兴地听从了。
赵抃为人宽厚清正,有修养,别人从未看到他高兴或愤怒。他一生不置家产,施恩救助孤弱贫穷的人,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他白天所做的事情,到了夜里必定穿戴好衣冠告知上天,如果是不可明告上天的事情,他就一定不敢去做。他为政,善于依据当地民风民俗来处置,严厉或宽容各不相同,这一点尤其被当时的人所称赞。宰相韩琦曾经称赞赵抃真正是世人的表率,并认为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
13.⑴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⑵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怅惘,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解析:解题关键是参照注释,了解作者身世等写作背景,再抓住诗中的形象语言(“杨花”、“杜鹃”等)和情感语言(“寂寞”)来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4.⑴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
⑵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5.梧桐心自灵通,爱恨悲欢情感奉富,具有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运用典型细节,能够具体生动地表现梧桐被丰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吸引的情形。
16.①梧桐有着音乐天赋,对万籁的取纳造就了他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②桐木制作为琴,琴声可演绎人间爱恨悲欢,千般情感;③即使不为琴,无论后来做了什么,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④投入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
17.不能。因为:①梧桐是“取纳万籁”的主体,而“雨声”等是取纳的对象,如果描写梧桐落叶的声音就会混淆取纳的主客体关系;②此处如果写落叶的声音,与本段重点表现梧桐的襟怀不吻合,与全文激越的抒情基调不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