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九江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②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③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这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2期)
    8.根据第③段,下列选项不属于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
    B.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格调高挑的边塞诗开始黯然神伤。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边塞即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狭义的陇右则是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
    B.边塞是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
    C.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因而那时的边塞是指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一带地区。
    D.边塞就是指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时期,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而修筑的扼守边防的长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最频繁的地区在西北,其它地域几乎没有战事。
    C.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锤炼了边塞诗,造就了边塞诗,边塞特有的地理、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是边塞诗形成的全部原因。
    D.“边塞”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域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变化。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弯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谐。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II卷(共114分)
    四、诗歌鉴赏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共9分)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
    (2)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分)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共9分)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