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答:( ) 4. A. 无物以相之 B.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 大丈夫相时而动 E.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F.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G.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答:( ) 5. A.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B.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C. 是进亦忧,退亦忧 D. 余船以次俱进 E. 于是相如前进缶 答:( ) 6. A. 险以远,则至者少 B.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C.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D. 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 E. 吾与汝毕力平险 答:( ) 7.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 C. 舍相如广成传舍 D.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E.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F. 客舍青青柳色新 答:( ) 三. 翻译下列句子,补上必须补出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并说明补上的是什么成分。 1. 于是余有叹焉。 2.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四. 阅读下文,按要求做题。 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之中。以其形似柱,故名。《禹贡》谓导河东至于砥柱,即此。癸酉五月,道陕,会佥宪段君文济饮间言及,跃然欲与之游,以使事不果。十月,余回至陕,则段君已先我游,遂决意而往。乙卯,知州事颜君如环,命州学生熊釜、张崇勉从予,离州二十里午食。又二十里循河行。十里至三门集津。三门者,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名之曰鬼,宜矣。三门之广,约二十丈。其东北五十步,即砥柱……蔡氏《书传》以三门为砥柱。《州志》亦谓砥柱即三门山,皆未尝亲临其地,故谬误如此。又按《隋书》载大业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数十里。砥柱,今屹然中流。上无土木,而河之广仅如三门,奚有崩摧而壅河逆流至数十里之远?盖距河两岸皆山,意者当时或崩,人以为砥柱,而史氏书之也。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以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