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苏洵《六国论》全面讲解(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再谈谈这篇文章对语言文字的运用。
    这篇文章一共用五百多个字,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这是由于文章的结构谨严,作者对所要说的这些话应该如何前前后后地加以安排,考虑得很周密,尤其是由于语句写得精练有力。这篇文章里边,不仅没有可有可无的话,就是必须说的话,也不曾过多地使用笔墨。例如第一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还解释了有关论点的两个问题,话并没有说许多,意思却表达得十分明确。最后一段,讽谏北宋朝廷不要用纳银输绢的办法向契丹和西夏屈辱求和,话只说了两句,并没有直接谈时事,宋、契丹、西夏这些国名都没有出现,可是这两句话却使读者清楚地领会到这里面还有文章,谈起来只觉得意思深远,不禁要反复吟味。第二段,用“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来描写创业的艰难;用“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来描写向敌人屈膝的国君对祖国疆土的毫不爱惜,“今日”“明日”极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极言献地之多;“一夕”极言苟安时间之短暂;“起视”“又至”极言秦人入侵片刻也不肯停止。在严肃的讲道理的议论文里,运用这样一些描写形容的语句,很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第三段,一边叙述历史事实。一边就加以分析评论,写得极为简洁。
    最后谈谈苏洵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论述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的。作者先论证六国的灭亡,由于赂秦,然后提醒治国的人应当吸取这个历史教训。读这篇文章,应该知道作者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现在山西太原)和瓦桥(在现在河北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庆历三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苏洵尽管不理解秦国当时已经具备了统一全中国的条件,不过他写这篇文章借古讽今,向北宋统治者敲起警钟,指出对敌人不用武力抵抗而只是一味屈膝求和,结果必然招致灭亡,这些意见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说,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空泛的史论,它是明显地具有现实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