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漫话清高》教案精选(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开头为我们分析了“清高”一词的含义,接着举出许由、陶渊明的例子来说明古人对“清高”的理解。许由有君临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于为人君;陶渊明有才艺,可以作为做官的资本,却辞职归隐。通过这两个例子,作者说明了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行为和思想。清高的人一般不趋同于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因而不会获得较多的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即所谓的“富”和“贵”)。又因为这些人都具有常人不及的才能,所以在历史上人们一直以“清高”二字来褒扬他们。接下来作者又举李白、孟浩然两例,说明“清高”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不确定性。李白和孟浩然都因为诗才而有很高的知名度,都不被君王重用。李白是因为用世之心过于急切,缺乏恬退风度而不够“清高”标准。孟浩然归隐后有恬淡之心,却也不是世所公认的“清高”样板。这表明世人用于界定“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作者以这种标准的不确定性证明,“清高”在传统文化里并不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概念,它只代表着一种不从众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可见“清高”算不上是一个重要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更算不得是对一个人的较高的评价。最后说到“清高”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无论富贵与否,人们都乐于用“清高”来装点自己。“清高”的概念继续被人有意无意地维护着。
    四、品味
    1.重点语句
    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不同于前一课作者鲁迅的锋芒毕露。作者是以含蓄委婉、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观点的。通常是在所举的事例后加一些议论性的反语,欲擒故纵,似褒实贬。比如,文中叙述完“许由洗耳”的例子后说道:
    ……唐尧是人人称颂的圣君,圣君是因为给天下人办了好事所以受到称颂;然而他所选的接班人却不愿为天下人办事,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在诸葛亮等人的例子后面还有:
    ……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又如,陶渊明的例子后有一段话:
    ……至于那些才艺是否适合做官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们心目中,好像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这样的语句中。
    把文中类似这样的语句挑出来,结合例子仔细玩味才能够体会出作者的观点。
    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难理解的或是关键的语句,师生确定一些需要共同讨论的语句,讨论这些语句的含义,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诸如:
    ——清高的“清”,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高”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