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分析鉴赏引导。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课前复习引入──散文的有关知识 二、课文分析鉴赏引导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这种清净又悲凉的“故都的秋”都集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用什么样的景物来表现这种沉静、悲凉的心绪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学生讨论并阐述其感受最深的一部分。 讨论后分析: ⑴ 3段:作者为什么对陶然亭的芦花等这些著名的风景只是点到为止,面着力去描写家家户户到处可见的秋景? ⑵ 第3句中“即使……就是……也……”这样的句式,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北平的秋意,果真是无处不在,它的色味特别浓烈。 ⑶ 作者是如何描写清晨在院中看到的景象的? 明确: 作者笔下的秋景,“屋”和“壁腰”都是“破”的。 这些都是北平的景色,但并不能都反映“秋”的特色,用反衬的手法“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突出北平秋晨“静”的特点,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日光”本是暖色调,但在作者笔下却是“漏”的。 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 4段:槐树落蕊而知秋。 此处点明“细腻”、“清闲”、“落寞”三词。体现文章选择“落蕊”来综合体现“清”、“静”、“悲凉”之特点。 5段:秋蝉残鸣而报秋。 6、7、8、9、10段:秋雨淋人人知秋。 11段:枣树秋色之奇观。 2、除以上叙述描写了秋景外,作者还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写秋。哪里是集中的议论部分? 明确:第12段。 3、本段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末尾两段从结构上看是总说(总括)部分。 4、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区别在哪个方面?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味。 5、为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明确:比喻。不是对比或类比。(学生旁注在书上) 6、全文结构图示看投影。 7、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故都的秋景,那么作着在叙述和描写上述秋景时,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