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精选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全文熟悉,作者和背景,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课前引入
    1、题意讲解: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清、静、悲凉。
    “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文章围绕“秋”之景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思想感情──以情驭景,以情显景。
    2、关于作者及其背景:
    本文是郁达夫1934年写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当时,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协等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即使偶有创作,文章的思想感情亦较为低沉。虽然如此,作者所写的文章常常能做到疏朗不羁的行文与精到细腻的笔触相结合。本文就是一篇代表。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听朗读录音(十分钟左右)
    1、细细品味:文章开头部分讲作者从青岛到北平来的理由就是要饱尝这故都的秋味。“秋味”是什么?“故都的秋味”可用哪几个词说明?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
    “清”──清闲恬静安谧
    “静”──细腻幽远幽静深邃
    “悲凉”──落寞衰弱萧条
    2、进一步说明:这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构成文章的基调。“清净”是北国之秋的客观实境,“悲凉”是人的主观情感的写照,流露出沉静、寡淡的心绪。从结构上说这种对秋的概括的说法是文章的总起部分,也是文章的线索所在。
    3、作者在写北国之秋时也写了南国之秋,那么,作者笔下的南国之秋有何特色?
    分小组讨论,选取一名发言。
    与这三个词相对应的是在写江南之秋的感受中使用的另三个词:“慢”、“润”、“淡”。这个对比,烘托出故都的秋与众不同的特色,也表现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此处可用几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回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