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实词的理解,也可以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句式对偶(正对),词义相近。“时”与“序”是同义词,即“时序”之意;“维”与“属”是同义词,即“在、是”之意。可见,对骈文句式的理解,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应该结合练习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和记忆。 ◆有关资料 一 作者简介(孙望、郁贤皓)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旧唐书·文苑传》引崔融语云:“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文艺传》《唐才子传》。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二 传记评价 1.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2.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勃文章迈捷,下笔则成,尤好著书,撰《周易发挥》五卷及《次论》等书数部,勃亡后,并多遗失。有文集三十卷。勃聪警绝众,于推步历算尤精,尝作《大唐千岁历》。(《旧唐书·文苑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