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名胜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遇。兰亭的聚会已经没了,金谷园(也)成为废墟。离别时写几句话作纪念,有幸接受厚恩参加这次宴会;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的诸公了。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如江如海的文才吧。 五 关于骈文(褚斌杰)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或“骈俪文”的名称,出现颇晚。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序》说:“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而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所谓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先秦诗文中已采用,两汉逐渐习用;经过魏晋,至南北朝时,形成与散体文互相区别的独立文体,当时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骈文。唐宋以后,古文复起,但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六 关于滕王阁 滕王阁建成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一千多年来毁而复建几十次。最近一次毁灭是在民国十五年(1926),毁于战火。1989年10月8日又重新建成,屹立于鄱阳湖畔,赣水之滨。新阁离唐代旧址仅百余米,离清代阁址约三百米,地理环境与当年应该差不多,能体现出王勃《滕王阁序》的意境。《滕王阁序》中的一些名句,已成为匾额。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等。 关于滕王阁,历代题咏也很多,如唐代诗人钱起《滕王阁诗》云:“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宋代刘敏求的诗云:“阁中环佩知何处,游子再来春欲暮。莺啼红树柳摇风,犹是当年旧歌舞。古来兴废君莫嗟,君看红日西山斜。西山不改旧颜色,换尽行人与落霞。”辛弃疾《贺新郎·赋滕王阁》词云:“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但遗意西山南浦。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为徙倚、阑干凝伫。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谁共饮?有诗侣。”明朝洪武年间的解缙有联语:“滕王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扬子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