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析课文: 1、因为这个“别”,是人类经常遇到的东西,拨动了人性最为敏感的神经。通过这个“别”,人们往往会涉及到生命与时间、时间和空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许多重大问题的思考,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时世的变幻和人类感情的伤痕,所唤起的人类的沧桑感,是刻骨铭心的。 • 2、赏析【端正好 】: 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艺术效果如何?意象分析:三种色彩:青,黄,红 (色彩是人物内心的外化,冷色调渲染凄凉惆怅) • 三个方向:西,北,南,方向 (拉开距离,表现思绪与希望的不确定性) • 上为四物:天,云,风,雁 (漂浮不定的特性) • 下为四物:地,花,叶,人 (凋零衰落的无奈) 2、详细分析:诗化语言:碧云天,碧,为淡青色,纯洁,但不是蔚蓝的刺眼,为什么要用云天,而不用青天,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一著名诗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用的是“青云”,也就是“青天”,就是高远无云,视野不受任何阻挡,表达理想的崇高远大。但在这里,碧云天是有一些云的,所以人的视线并不能看的很远,没有“欲穷千里目”也无需要“更上一层楼”,看到的天并不是很高,不会让人想到崇高的范畴,如男儿的理想壮志啊。在这里淡淡中透露出悲哀,这正符合女性的心理和此时莺莺的心情。 黄花地,你可能会说“黄花”,“黄”这是暖色调,对是暖色调,但表现得却是冷感情,为什么,所谓的“黄花”就是菊花,这是一种在深秋临霜开的植物,在寒冷中开放又在更寒冷中凋零。中国的女性爱用黄花的调凌表达自己的悲哀,尤其是从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们常说:人比黄花瘦。此时的莺莺,把黄花生命的将逝变成了沉痛哀伤的生死恋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