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在窦娥的时代里,人民深受君权的迫害和神权的束缚,因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窦娥生在窦天章这个落魄书生之家,深受政权与神权的影响,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给窦娥时,她依然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只是临上刑场时,她方才清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社会真面目。于是,在《滚绣球》中,她猛烈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好人不长命,坏人活万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到处都是。窦娥对鬼神的大胆谴责,对天地的斥骂,实际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几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外(外末,老年男子) 科(角色动作) 净(花脸) 正旦(女主角) B.唐旗(摇旗) 只合(只该) 倘秀才(曲牌名) 错勘(错判,错断) C.偃(倒) 取应(就职做官) 也么哥(句尾助词) D.卜儿(老妇) 兀的(这) 葫芦提(糊里糊涂) 2.最能体现课文主题思想的一句唱词是( ) A.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C.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D.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含冤。 答案: 1.C(取应:参加考试以取得功名。) 2.A(点拨:这句话揭示了封建官吏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黑暗本质。) 六、课堂小结 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虽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但已不仅仅是这个民间故事的翻版,而是成为一部深刻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它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的残酷、社会的动乱、官府的腐败,并且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起来,深化了剧作主题,使人物和剧情有了强烈的感染力量。希望同学们认真品读,选取喜欢的词曲,把它们背诵下来。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2.有人将杜牧的《清明》改写成戏剧,请你也试着改写,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改换标点符号。 附原诗及答案: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关于戏剧的对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