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三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练就过硬的语病辨别本领,笔者以为关键是要练好三步曲:一读、二审、三抓。 一、读“读”就是默读,在默读中捕捉句子的语病所在,进而准确辨别出语病来。这种辨别法的应运原理是语感。朱光潜说过: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了很多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便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学习中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正因为语感具有直观性,很多语病就可以借助“读”来让它显形。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不遗余力地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自己的贡献。 此例属语序不当,应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审这里的“审”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审句子的主干,二是审句子的枝叶。 (一)审句子的主干实践证明,大量的语病都犯在句子的主干上,所以,我们在找语病的时候,可以此作为辨析的突破口。拿到一个句子后,先审读句子的主干,看看句子成分能否搭配,有否残缺,句意表达是否杂糅等。例: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提高”与“专业技术人员”搭配不当。 (二)审句子的枝叶也有部分语病犯在句子的枝叶上,这一类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词序不当、成分赘余、表意不明等。例: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此例属搭配不当,“一台”与“剧本”冲突。 三、抓实践证明,很多语病都附带有一些显著的标志,如果我们能在一“读”二“审”的基础上,抓住语病标志,弄清语病方向,那么,准确辨别语病也就变得较为轻松了。 (一)句中有“能否”“是否”“强弱”等词语时,考虑句子是否前后照应。例: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此例犯了前后照应不对称问题,可在“在于”后面加“能否”,并将句中的两个“要”字删去。 (二)句中有多个否定词,考虑是否滥用否定,将语意说反了。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犯的是滥用否定,结果将句子的语意说反了,可删去“不足”“不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