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右图是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的历史剧照,它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解析: 找准“本质问题”,作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的北大校长却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只能说明民主法制遭践踏。 答案: D 2.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以具体情景再现了“文革”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破坏和践踏。解题时要准确理解和认识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碰破画像无端关押符合文革史实,故①说法错误;文革中夸大了政治矛盾、并非存在大量反革命分子,④说法也不正确,故排除了选项B、C、D。 答案: A 3.建国之初,我国形成的基本 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文革”中,A、B两项中的政治制度都遭到破坏,因此D项也相应被破坏;C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破坏情况。 答案: C 4.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发生 的原因,B、C两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源;A项是一个与本题毫无关系的选项,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才导致个人崇拜的出现,所以学生可以较容易地判断出D项是正确的选项。 答案: D 5.下图是电影《秋菊打官司》的剧照,女主人公秋菊不 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秋菊赢了官司。秋菊能够打赢官司,说明该故事反映的历史时期 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 ”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解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秋菊打赢官司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D 6.中新网报道,某办事处采用“先拆后说”的经验办法,不向当事人出示合法手续,强行拆除当事人楼房。当事人依法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办事处。这反映了( ) ①民告官成为当今普遍现象 ②新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③新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 上述材料反映不出民告官成为“普遍”的现象,故排除含①的选项A、C、D。 答案: B 7.“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 ”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 ④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