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教版必修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011•淄博一模)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 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 (2010•济南外国语学校期末)鸦片战争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种状况直接表明( ) A. 东南沿海的商品经济日益萧条 B. 外国的洋纱洋布质量优于中国的土纱土布 C. 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D.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 (2011•胶州诊断性检测)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 ②广州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口岸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 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4. (2010•上海模拟)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 A. 改革传统教育制度 B. 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C. 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D. 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5. (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清末洋务运动首领张之洞也是一位联语大家,其联语收入《联语存录》。其中一对联为“经纶天下,衣被群生”。题此对联的对象是( ) A. 汉阳铁厂 B. 湖北织布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继昌隆缫丝厂 6. (2010•上海长宁二模)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铁路矿务局 D. 福州船政局 7. (2011•济南外国语学校)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渝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A. 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 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8. (改编题)《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什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 国内市场狭窄 B. 封建势力阻挠破坏 C. 技术力量薄弱 D.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9. (2010•天津宝坻)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进行分析。下列事实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B. 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C.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洋务运动——汉阳铁厂 10. (2011•济南外国语学校)《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 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 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 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11. (2010•常州期末)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无效”的原因是( ) A. 科技落后的制约 B.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 官僚资本的垄断 D. 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12. (2010•安徽师大附中二模)下列诗句最能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A. 小荷才露尖尖角 B. 忽如一夜春风来 C. 千呼万唤始出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13. (创新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 A. 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