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据考古专家确定,安徽六安双敦发掘的古墓主人是西汉第一代六安王刘庆,该古墓主人身份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 A.察举制 B.封国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判断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西汉第一代六安王”可知,是封国制。 答案: B 2.唐朝后期,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沉重。其主要原因是( ) A.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 B.皇帝残暴 C.外敌大规模入侵 D.地方割据势力过于强大 解析: 唐朝后期地方割据势力过 于强大,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局动荡不安。 答案: D 3.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为“流 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 理解最准确的 是( )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解析: 元朝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是中书省,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流动的中央政府”说明行省严格受中央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不符合行省的性质;C项不能体现“流动的中央政府”的特点;D项表述与行省的作用相反;故本题选 A项。 答案: A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①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中期设节度使 ④宋太祖派文官做地方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唐朝时由于设节度使而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可将含有③的选项排除,故选D。 答案: D 5.(2011•湖南浏阳一中高一月考)“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应是( ) A.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置三公,事归台阁 D. 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解析: 由近臣“代起执政”是指重视近臣参与决策,“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指原来位高权重的三公被闲置。 答案: A 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 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对比分析能力。秦朝时相权极大,成为君权下的唯一政权操纵者;隋唐时期,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而部分解决了相权对君权的威胁。 答案: B 7.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分封制 是地方行政制度,且是奴隶社会,不是君主专制;②西汉刺史制度是监察制度,而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故可排除①②。 答案: D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