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第二课导学教程及测试(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总的来看,法国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后,总统的权力大大加强,从“虚位元首”变成“统而且治”的握有实权的国家元首。以总统为国家权力核心的体制,有效地克服了第四共和国时期的政局动荡,维护了国家政治上的稳定。政治稳定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4.中国的政治体制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况所决定的。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中西各国政治体制有待不断完善发展
    当代中西各国政治体制可以说基本上符合其本土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况,但又都暴露出不少问题,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1.美国的“三权鼎立、互相制衡”在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国会和总统(政府)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美国国会和总统在部分经济、外交问题上出现了过分牵制,甚至互相扯皮、拆台的现象。据统计,1914-1970年,美国总统对国会通过的议案行使了1152次否决权,而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推翻总统否决直接使议案生效的只有9次,这就使国会的立法效率大受影响。在一些具体的对外政策上,国会也经常跟政府不合拍。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尼加拉瓜问题上,国会不断变化政策:1981和1982年,国会批准政府援助反政府武装;1983和1984年,国会把这项援助限于非军事方面;1985年完全切断了援助;1986年又恢复“人道主义援助”;1987年又允许军事援助。所以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抱怨国会总是给政府找麻烦。里根总统也曾多次叹息,政府要想通过国会办成一件事实在太难了。
    实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美国历届总统都很重视研究“三权鼎立、互相制衡”的弊端,有的甚至成立专门机构研究此问题,但都还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比如1982年美国成立了一个包括两大党的非官方的宪法制度委员会,讨论修宪问题,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改革政治体制来提高政府效率。该委员会认为,为了提高政府效率,要根本改革宪法制度,改革三权鼎立、互相制衡的制度。该委员会提出了几种方案:一是在议员中产生内阁成员,或由内阁成员兼任无表决权的议员。二是改革选举制度,使总统和议员在任期改变后在同一年选举,便于总统与本党议员共命运形成联盟,以加强执政党的作用。三是把参议院批准国际条约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减少为百分之六十或过半数。这些方案都是朝着密切总统与国会的关系,减少互相制衡的方向前进。虽然这些方案还没有放弃三权鼎立、互相制衡原则,但都属于对政治体制的较大改革。但这些方案能否克服弊端,是利多还是弊多,还缺乏充分论证。
    2.西方的多党政治与两党政治之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从理论上说,现代西方各国都实行多党政治,即由多个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权。但在实践中,两党政治则占了上风,实际上是两大政党在通过竞争轮流执政。美国、英国是两党政治的典型。而两党政治在运行中暴露出不少弊端。
    两党政治的第一个弊端是:两党政治冲击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一点在英国表现得尤为明显。英国名义上内阁需向议会负责,但实际上因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内阁及其首相反过来却控制着议会。在这种情况下,就根本谈不上立法权和执行权的制约关系,也根本谈不上立法权优于执行权。这种两党政治造成了洛克所担心的那种不合理状况:“握有制定法律权力的人,也握有执行权力。”
    两党政治的第二个弊端是:两党政治越发展,其它小党就越难以生存和发展,从而影响政党政治的民主性质。所以,在美国和英国朝野,有不少人士在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如有人提出通过改革选举制度(如变议会选举的简单多数制为比例代表制等),使小党能得到较好发展,变两党政治为切切实实的多党政治。
    多党政治可能会民主些,但多党政治却又带来政局不稳定的问题,法国的情况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法国从第三共和国开始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多党政治国家,这种情况于第四共和国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人曾经作过这样风趣的比喻,法国素负盛名的奶酪有200多种,而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党的数目也同法国奶酪的品种不相上下。法国多党政治造成的政局动荡的情况,正是促成法国第五共和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由议会制共和制变成半议会半总统制共和制的重要原因。
    可见,当代西方各国面临着多党政治与两党政治之间的两难选择。
    3.中国的政治体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而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本确立的,是在大规模群众运动和不断强化指令性计划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不适应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对这种状况,要做历史的分析。这种体制,是过去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现在形势发展了,人民的事业前进了,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历史上多次过分强调党的集中统一,过分强调反对分散主义、闹独立性,很少强调必要的自主权和分权,很少反对个人过分集权。……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中心任务已经不同于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极为繁重复杂,权力过分集中,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长期没有足够的认识,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使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再也不能不解决了。”所以,中国共产党同样面临着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严峻挑战。
    (四)中国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
    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又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能照搬他国的现成模式。比如,法国就是总结了自己历史上实行的各种政治体制的利弊,也细致分析比较了美国、英国、德国的政治体制的优缺点,最后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半议会半总统制。同样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
    1.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资产阶级的三权鼎立、多党竞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试图按照三权鼎立的学说来改造中国,但他们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多党竞争也是如此,辛亥革命后中国曾一度出现多党政治,宋教仁案件充分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相关协议,使民族资产阶级幻想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最终被蒋介石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而被迫解散。这些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2.发展中国家经验的总结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三权鼎立、多党竞争体制不一定是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外有学者对多党制有一个定量分析:在23个实行一党制的发展中国家中,政局稳定的有19个,比较稳定的4个,不稳定的0个。在26个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政局稳定的有11个(其中10个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有2个,不稳定的达13个。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的绝大部分都呈政局不稳定状态。中国是一个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非常需要政局稳定。如果实行三权鼎立、多党竞争体制,无疑要把中国推向动乱甚至分裂,断送中国现代化的前程。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要政局稳定。”“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他在同美国前总统卡特的谈话中说:“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动乱局面”。只有实行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保证中国的政治稳定。
    3.中国不存在实行三权鼎立和多党制的经济文化基础。从中国现实国情来看,中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不存在三权鼎立、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文化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而且发展极为不平衡,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这就直接限制了公民政治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要使这一现状有较大的改观必须有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才行。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度与三权鼎立、多党竞争制度比较有自己的优势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的,是一种既有统一又有分工,既有制约又有协调的体制。这种体制的设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对此毛泽东早就指出:“当人民要求的政策一经通过民意机关交付与自己选举的政府的时候,即由政府去执行,只要执行时不违背曾经民意通过的方针,其执行必能顺利无阻。”邓小平也曾特别指出:“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一言以蔽之,为什么要丢掉自己看得见的优势而照搬有巨大风险的西方政治体制呢?因此,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而是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
    (五)世界各种政治文明成果可以相互借鉴
    反对照搬并不意味着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产生于各种不同国情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各种政治文明在相互碰撞之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期,最终相互之间的借鉴是必然的。通过互相借鉴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来完善自己,共同促进当代世界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