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第二课导学教程及测试(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主张总统制优越的学者认为,民主的重要指标是选民对行政首脑的“可追究性”,总统制政体比在议会制政体更有对行政首脑的“可追究性”。这是因为总统制下的立法机构议员独立于行政首脑,比在议会制下议员胆子更大,没有解散议会的后顾之忧,更敢于弹劾总统。
    选民在总统制下对于行政首脑有较大的“事前可辨识性”。有些学者对于“事前可辨识性”进行了定量指标研究,将“可辨识性”定于0和1之间。“1”意味着行政首脑职位100%可在选民投票时被事前辨识。显然,总统制的“事前可辨识性”接近于“1”,而议会制的“事前可辨识性”只有0.39,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情形下选民不知自己在选什么行政首脑。
    支持总统制的另一个论点,是强调它具有比议会制更大的民主性。其原因是,在总统制下基层群众有可能越过局部地域性的代表,直接选择行政首长。如果像在议会制下那样,民众只能通过其代表间接选择行政长官,则很难避免“代表”的保守性,从而基层民众的意愿往往不能够上达到行政机构。
    由于总统有固定任期,支持总统制者就认为总统可以充当不同政党冲突的仲裁人角色,持这种意见的人推论,既然总统任期固定:他往往到时不得不让步妥协,否则什么也干不成。
    (3)半总统制是介于总统制和内阁制之间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集总统制与议会制精华之大成,有三个特点:第一,半总统制政府体制在形式上设有两个行政首脑,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总理。经全民投票当选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掌握行政大权。第二,总理领导政府,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或否决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总政策声明时,总理必须向总统提出总辞职。第三,总统是实际的权力中心,他不对任何国家机关负责,但是他有很多权力。他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发布命令、公布法律等权力,负责制定外交政策。他有权任命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发布总统咨文。总统有解散议会的权力,也有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将重要法案提交全民公决的权力。同时,总统又是军队的统帅,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可见,法国式的半总统制的总统的权力比一般总统的权力还大,而议会的权力相对较弱。
    “半总统制”涉及两个“二元合法性”:一方面是总统制下的立法与行政首脑的“二元合法性”,另一方面是总统与总理的二元合法性。在“半总统制”下,当总统所属的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时,该体制实与总统制无别;但当总统所属的党及其联盟不占议会中多数时,总统则必须任命一个反对党的总理,正如法国总统密特朗1986年不得不任命希拉克组成反对党政府一样。这样,半总统制实际上缓和了总统制的“选举零和性”、“任期固定刚性”的缺点。中国民主政体或许以“半总统制”为佳,它一方面具有全民参与的高度民主的特点,另一方又使内阁受议会信任票制约,从而实现了民主的制度化。
    反对半总统制、支持议会制的人,认为总统与总理之间的“二元合法性”将造成所谓“同居的危机”。他们认为,密特朗与希拉克之间相互拆台:结果什么也干不成。支持半总统制的人反驳道,这种行政机构内的“合法性二元化”,可以通过给总统诉诸“全民公决”的权力来解决。例如,法国戴高乐总统于1961年不顾议会反对,诉诸“全民公决”,通过了在阿尔及利亚建立临时政府的决定。此后,在1961年至1969年间,戴高乐6次诉诸全民公决,直至第6次公决结果反对戴高乐的决定:他才被迫辞职。
    (4)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或总理的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它兼具总统制和内阁制的特点。
    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是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的联邦委员会,联邦委员会是联邦议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服从并执行联邦议会所做的决定和政策,无权否决联邦议会所通过的法律和决议,也无权解散联邦议会。联邦议会也无权迫使联邦委员会辞职,当联邦议会否决联邦委员会的提案时,并不表示对委员会不信任,委员会不必辞职。
    瑞士联邦委员会由联邦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7名委员组成,从中再选出正、副主席各1人。主席任期1年,期满由副主席升任,同时另选出新的副主席,主席、副主席均不得在次年连选连任。主席和各委员之间地位平等,对内负责主持会议,对外行使国家元首的职责,职权极其有限,无任何特权。委员不对其所属政党负责,而只对委员会集体负责。委员会委员不一定是议员,如果是议员,则必须放弃议员资格。委员任期4年,委员间权力平等,互不从属,每个委员各主管一个部。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至少须有4名委员出席才能开会议事。政府的一切决策都由委员会集体讨论,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予以通过。
    (5)部长会议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政体,是委员会制的变种。部长会议由人大选举产生,是人大的执行机关。它对人大负责,要服从它的决定,无权与它抗衡,也无权将它解散。部长会议主席团是其常设机构,由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组成,人数较少。部长会议主席团集体掌握国家行政权力,集体决策,不实行政府首脑负责制。
    八、历史与现实链接
    政治体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府是国家的行政办事机构,国家意志和职能是通过政府来体现的,历史上,政府有种种不同的体制。政府体制与社会的根本制度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政府体制属于国家政体,从外表看,是国家形式。国体是指国家类型问题,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及其影响。
    (一)世界各国政治体制的多样性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文明自然包括政治文明,在这个意义上,世界政治文明应该是多样的。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美国实行总统制,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德国实行议会制,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中国则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美国政治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三权鼎立、互相制衡。美国宪法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鼎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联邦法院行使司法权,这三个部门彼此独立,各自拥有宪法赋予的权力,各自对宪法负责,并且依据宪法抵制另外两个部门对其权力的侵犯,以防止任何一个部门专权。三者关系是各自独立,但又都受到其他两方的制约,有人将其比喻为“棒子打鸡,鸡吃虫子,虫蛀棒子”的循环。这种“三权鼎立、互相制衡”的体制适应了美国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要。
    2.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英国国家机关主要分为三部分:议会(上、下议院)、政府内阁、法院。英国政治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君主立宪制下的三权混合,这与美国的“三权鼎立,相互制衡”有很大不同。
    一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的混合。从制度上来看──英国是议会至上,由议会多数党组织政府,政府产生于议会,因而受议会监督,并对议会负责。为了对议会负责,内阁大臣必须是议会议员。从实际运作来看──一方面议会牵制着首相行政权的行使;但另一方面首相却操纵着议会的立法活动,因为首相是下议院多数党领袖。可见,英国立法权与行政权是混合的。
    二是立法权与司法权的混合。在英国,大法官兼任上议院议长,并由上议院行使最高司法权。上议院相当于美国的最高法院。可见,立法权与司法权出现一定程度的混合。
    三是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法官的任命上。法官需要有10年以上的律师经历,由有关行政官员或者法官推荐(首相推荐高级法官),女王任命,其中推荐是最重要的。所以法官任命是一种政治任命、行政任命,因为推荐者都会推荐自己党派的人选。所以行政权对司法权是有影响的。
    3.法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法国政治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是半议会半总统制。在一般情况下,法国总统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总统由选民选举,任期7年,有权任免总理(一般由国民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由总统签署法令、颁布法律,解散国民议会,要求举行公民投票,兼任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从比较的角度来看,法国半议会半总统制下的“半总统”并不简单。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比较,法国总统的地位高于美国总统,他凌驾于立法、行政、司法分立的三权之上。法国总统与英国首相相比,法国总统具有英国首相的实权,却独立于议会,不向议会负责,不像英国首相要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可见,法国的“半总统”比别国的“全总统”、国王、总理都要来得更实在一些。当然,法国总统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监督,比如各种连续不断的选举、无孔不入的舆论监督等。
    法国虽然设有以总理为首的中央政府,但最高行政权实际掌握在总统手中。这表明法国政体具有总统制的特征(与美国相同)。但与总统制不同的是,法国政府(以总理为代表的行政机构)需要对议会负责。议会除拥有对政府的质询权和财政监督权外,还拥有对政府的弹劾权等。这表明,法国政体又具有议会制的特征(与英国相同)。因此,法国的政体同一般的总统制和一般的议会制既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它是一种独特的政体,用戴高乐的话说,“既是议会制的,又是总统制的;既符合我们均衡的需要,又具有我国的特色”,故称“半议会半总统制”。
    4.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中国政治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是“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行合一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即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合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所有者,人民为了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通过普选将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代表,让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在这个意义上,人民代表大会集中代表人民的意志,统一掌管全部国家权力。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产生于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和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合一。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过去一讲到西方政治体制,只笼统地讲“三权鼎立”,造成很大的误解。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各有特点。既然世界各国政治体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坚持并不断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中西各国政治体制都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综观世界各国政治体制产生发展的过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国内与国际的政治风云激荡,产生并洗礼了各具特色的各国政治体制。中西各国政治体制都是一种“历史生成”,都具有历史合理性。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政治体制都是历史形成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
    1.美国的政治体制是由美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况决定的
    关于美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况,直接或间接影响美国政治体制的,至少有下面几点:(1)美国社会没有权威,奉行人人平等;(2)盛行个人主义、竞争主义、多元主义和地方主义;(3)拥有自由民主的传统;(4)美国是个大国、强国,其发展过程是一个对外扩张、干涉他国内政、影响世界局势的过程。
    2、英国的政治体制是由英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况所决定的
    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这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从历史原因来看,众所周知,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相妥协的产物。
    从现实原因来看,目前英国国王仍然为英国所需要,仍然发挥着其他政府机构不能发挥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英王是民族团结的象征。(2)英王是英联邦的元首。英王既是英国的国王,又是英联邦成员国的国王。(3)英王对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起到一定的作用。政府每次更迭时,都有个政府政策连续性的问题,国王一般在位时间较长,对保持国家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起着独特的作用。(4)英王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矛盾时,能起一定的调节作用。正因为英王还有这些作用,所以尽管长期以来不少人在议论是否要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但并没有为大多数英国人所接受。
    3.法国的政治体制是由法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况所决定的
    (1)历史经验的总结──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家权力的重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成立了第四共和国。第四共和国确立了国民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强调国家主权由公民通过国民议会和通过公民复决来行使。国民议会作为第四共和国的政治权力中心,是由众多政党组成的。这种情形导致了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府的频繁更迭。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l1年半中,法国政府像是走马灯似地换了21届,加上战后八届临时政府,共25届。最长的是摩勒政府,执政时间为1年3个半月,最短的是克耶政府,执政时间只有3天。政府频繁更迭和政局动荡引起了法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人民强烈要求改变这种状况。(2)经济进入大发展时期的需要。法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发展时期,50年代末期更是开始高速发展时期。资产阶级要求加强行政权力,建立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办事效率高的政府,以处理纷繁复杂的国内外事务,适应经济大发展的新形势。显然,造成第四共和国政局动荡不安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3)谋求法国大国国际地位的需要。“二战”后法国微弱的国际地位及以后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世界基本政治格局刺激了戴高乐的民族主义。在同世界大国的斗争实践中,法国人民也深切的感到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难以实现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能集中全民的力量同大国进行较量。戴高乐说:“当我们的民族是一盘散沙的时候,就遭到巨大的痛苦,而在一个坚强的政府领导下团结成一个自由民族的时候,就出现丰功伟绩。”所以,必须建立以强有力的国家元首为中心的政治机构,法国“需要一个能使政府有力而持久的制度。”(4)现实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1958年5月13日驻阿尔及利亚法国殖民军发动军事叛乱,国家危机为戴高乐提供了难得的政治机遇。阿尔及利亚问题的解决,有力地向法国人民证明:“正是因为新的制度使国家能够采取行动,并不是像旧制度那样只会阻碍国家采取行动,所以政府才能作出决定,而不是一贯地搪塞推诿,所以它才能站得稳,而不是不断动荡和倒台。”要解决问题是创建新制度的动因,问题的解决又为新制度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