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A B C A D B A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C B A C D [解析] 1.解此题关键是应从国共两党的性质入手,两党性质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反帝反封是两党 共同的目标;而这又是由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这是两党合作的 基础。 12.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可用排除法。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阶级属 性决定了他不能完全接受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把带④的选项排除,答案一目了然。 23.三则惨案的发生都是在北伐战争期间,都是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故正确项为A。 24.注意“大革命时期”的时间限制,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25.陈独秀的错误主要是过低估计了中共的力量,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并不存在向阶级敌人投降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 26.(1)五卅运动。(2分)由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引起的。(2分) (2)斗争目标:帝国主义;主力军:工人阶级;斗争方式;罢工。(6分) (3)这次运动由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发展为学生和商人参加的“三罢”斗争,全国各地人民及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都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2分)省港大罢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次罢工斗争。(1分)历史意义: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3分) 27.(1)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2分) 并存原因: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使中国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重要动力。②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孙中山实现了由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③由于国内反动势力强,再加上共国际的支持,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4分) (2)新三民主义(1分)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着工人、农民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②中共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的相对弱小。③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比共产党大。(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梳理和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需关注题目涉及的时间:“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成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随着国共合作的完成,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 28.(1)这次合作的突出特点是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2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便于减小合作的阻力,有利于共产党开展工作;缺点是容易导致中共忽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分)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2分),两党的主张仍然存在着根本区别,其一是新三民主义缺乏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其二是革命以后缺乏一个更高的社会主义阶段(2分)。(2)胜利的原因有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还有直接的官兵的勇敢作战(4分)。(3)主要包括:帮助国民党改组、参加黄埔军校的建设、在北伐中担当政治工作和一部分军事先锋队、领导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领导发动各地的农民运动(4分)。(4)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建立的国民政府仍然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利益。(2分)收获主要在于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和队伍,掌握了一部分武装,为开展新的革命准备了起点。(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