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囚绿记》课文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18-11-17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起笔交待时间。单独成段,以示强调。]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①北平:即北京,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②公寓:旧时租期较长,房租论月计算的旅馆。)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①嵌:qiàn。)[介绍所住公寓房间的大小、地面、墙壁、天棚、窗户、窗帘,并且与南方对比,突出其简陋的特点,为下文写自己对房间的反常选择作铺垫。]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写屋内光照时间长,炎热得“可畏”,进一步为下文铺垫造势。]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房间简陋、狭小、炎热,又不是别无选择,而作者却偏偏选定了它,并且感到喜悦而满足,这反常的举动一下便引发读者的疑窦:为什么如此偏执?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是作者故意不点破原因,而是卖个关子:“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就留下悬念,吸引读者非阅读下文不可。]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写孔隙为下文囚绿作必要交代。]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照应上文所说“一个小小的理由”,交代选定此房的原因。]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①瞥见:看到,一眼看见。瞥,piē。②了截:明了简单。了,liǎo。)[对比描写“我”和“伙计”的不同态度。“我”“亳不犹豫”“了截爽直”地选定它,是因为“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伙计”对我的举动“惊奇”,是因为房间简陋,条件太差,对比中突现我对绿的喜爱。文中反复提及“绿影”,“绿”还只是“影”,顾“影”而生喜,以至“喜悦而满足”,爱绿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部分(第1—4段),写喜绿。因为欢喜一片绿影,我在公寓里选定了一间简陋的房间。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①慰安:安抚、安慰。)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①涸辙的鱼:在干涸车辙里的鱼。涸,hé,水干、枯竭。辙,zhé,车轮碾过的痕迹。语出《庄子·外物》。)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①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暇,空闲时间。)[作者在这里快意淋漓地直接倾诉对绿的热爱和渴盼。“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四个排比句,热烈,奔放,讴歌了绿的价值和意义。接着作者又用“怀念”“心等焦了”“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等词语来强化对绿的一往情深、一片痴迷。为什么对绿有如此至深至爱之情?原来作者长期“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所以“我怀念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形象贴切的比喻,恰到好处地描写了自己的困难处境和对绿急切渴盼的心情。]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 ,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①移徙:移动、迁移。徙,xǐ。)[写亲近绿的行动。]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狐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说明我亲近绿的原因,是为了摆脱孤独。从这几个句子看出,上文“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隐喻作者社会人际空间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与“陌生”“困倦”和“不快”,只有在与“绿”的对话中,与“自然”的沟通中才能消解。“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作者自以为和绿心灵相通,自己是绿的知音,绿也是自己的知音。但是,“我”真的了解绿吗,绿真的了解“我”吗?这个句子能激起读者的思考,对下文起着提示的作用。]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这个自然段写赏绿的喜悦。文章照应上段的“涸辙之鱼”,进一步用“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和“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作比,形象地描写了“绿”给处在困境中的我所带来的快活和兴奋。“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这个好比格言的句子,内涵极其深刻。它一方面说明,绿属于大自然,人也来自大自然,因此,人离不开绿。绿是生命,绿是希望,所以,渡越沙漠的人望见绿就欢喜,航海的冒险家望见绿就欣悦,“孤独和陌生”的我望见绿就“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不快的记忆”,绿对身处逆境的人是多么重要。另一方面它又说明,人也好,绿也好,它们归属于大自然,都只能任其本性自由地自然地生长,而不能把外来的意志强加其上,因而这句话同时也就含有对违背绿的意志而囚绿的反思和自责。理解这个句子要注意“自然”一词的双关意义。]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①揠苗助长: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揠,yà,拔。)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①婆娑:盘旋舞蹈的样子。)[这段文字描写我怎样“赏绿”。用细腻的笔触,特写的镜头,饱满的激情,主观的感受,来描画我对常春藤生长状态的守望,描画常春藤在自然状态下的蓬勃生机。至此,我对“绿”的酷爱达到了高潮,为下文的反跌蓄足了气势。“揠苗助长的心情”为下面写“囚绿”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第5—7段),写赏绿。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绿枝条蓬勃旺盛的生机,抒发了我对绿深深渴盼和无比热爱的情感。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作者用“忽然”一词掀起波澜,预示着我与绿的关系和绿的命运都将发生急剧变化。“自私的念头”是什么?让我们继续阅读下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写囚绿的举动。“浆液丰富的柔条”表现了绿旺盛的生命力,与下文写绿被囚之后的病态形成对比。]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①抑郁:心情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①猗郁:本是叹词,表赞美。也写作“猗与”“猗欤”。此处是茂盛的样子。猗,yï。)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这几个句子承本段第一句,具体地叙写自己“自私的念头”。整齐的句式,反复的手法,新颖的比喻生动地阐明了囚绿的动机,表现了囚绿之后得意的心态。我囚绿的动机是自私的,“我拿绿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纯粹是为了自已的需要而占有绿控制绿役使绿;我囚绿的行为是强者对弱者的霸道,“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因此,我和绿之间已不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异化为一种控制与被控制、奴役与被奴役、驱使和被驱使的关系,但是我还偏执地认为这是“爱”,是为了“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这是强者的逻辑,奴役者的偏执,爱的异化。]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作者采用简截的排比句式,把青藤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在人们眼前。“伸长”“攀缘”“舒放”,层层递进,而整个句子,整中有散,长短交错,读起来既简洁明快,又舒展自如。]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这是作者在本文中要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于任何生命来说,它的第一位的和最主要的权力,就是生存。但是,被囚系的“绿”,获得了这种“生的欢喜”吗?一个“好像”,一个引号,向人们暗示了一切。]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①蕈菌:蘑菇。蕈,xùn。)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这里写一个联想,好似节外生枝,旁逸斜出,实际是承上文而来。草屋里,床底下,新铺的泥土,全是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地方,但是芽苗“茁出嫩绿”,“蕈菌在地角上生长”,生命在这里庄严地展示它生存的权力。而那个“友人”竟然“一边说一边笑”,“拔去这些野草”,残忍地剥夺了它们的生存权!作者插叙这件往事,显然是对强者恣意剥夺弱者生存权的控诉。当年怪朋友多事,可是现在呢?作者从侧面反省了自己囚绿的举动。]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可是”一转,原来绿“长得更快”,不是由于“生的欢喜”,而是为摆脱幽囚而进行的奋力抗争。这几句描写,为表现绿的性格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不甘被囚、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形象跃然纸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这是专横者的逻辑,明明是我不了解绿,还责备绿不了解我;明明是幽囚绿、戕害绿,却反说是爱抚绿、善待绿;明明是我强奸了绿的旨意,无视绿的自尊,剥夺了绿自由生长的权力,还蛮横地说“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前面说“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从这里看出,我其实一点也不了解绿,我的所谓“了解绿”,在骨子里就是强求绿顺从我,屈从我的意志。在我的潜意识里,对绿从来就没有平等的观念。]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写我的固执,决意仍旧囚系“柔弱的枝条”。]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绿条渐瘦渐弱、日见憔损。青苍、柔绿、嫩黄,细瘦、娇弱,逼真地描写了颜色变化和枝条衰败的过程;“好像病了的孩子”,比喻贴切生动,很能激发人们对绿的同情和对囚绿行径的憎恨。]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写我矛盾的心态。“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我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产生了恻隐之心,说明我还有善心,还没有失去良知;“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说明我的偏执、专横和自私。“魔念”指什么呢?让我们阅读下文。]
    第三部分(第8~11段),写囚绿。着意表现我囚绿的专横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这是文章的主体。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表现绿不屈从强暴,向往自由光明的反抗精神。第11段描写绿枝条被囚之后的衰败过程,控诉囚绿的罪恶。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紧承上文,说明“魔念”的具体内容:我的归期,才是“绿囚”出牢的日子。作者把这样的念头称为“魔念”,是对那些一切只以“我”的意志、“我”的需要为转移,而全不顾及弱者和他人利益的强权行为的深深谴责。]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①卢沟桥事件: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予以还击的事件,即“七七事变”。卢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跨永定河即卢沟河上,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交代提前开释“绿囚”的原因,同时也点明了事件的背景。这个背景的交代含意非常深刻,一方面,它暗示了正是这段被囚系的日子,使作者推己及绿,对绿的感情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才有下面释绿的行动和对绿的祝福,另一方面,它促使读者深思:“我”囚系了绿,那么又是谁囚系了“我”?这样,作品就由写“我”和绿的关系推广到了写“我”和社会、时代的关系,从而大大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写开释“囚绿”的行动。“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对“绿”的形象的高度概括,是对绿的崇高精神的礼赞。“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诚意的祝福”,实际上就是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永久幸福。]
    第四部分(12~13段):放绿。“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事件的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作者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对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作者叙述“放绿”的同时,呼唤平等、自由与光明,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写对绿的怀念。首句"离开北平一年了"遥接篇首,结束了一段深情的回忆。末尾两句直陈肺腑,含意无穷。“我”起初视绿为友,中间呼绿为囚,结尾又称“绿友”,这称呼的变化,反映了我对绿的态度和情感的变化。“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也许会,也许不会。如果我依然“故我”,把“绿”当做可供驱使和奴役的弱者,绿和我怎么会不“面生”呢?如果我,改弦易辙,对绿虚心以待,平等相待,绿和我那就只会相见恨晚,又怎么会“面生”呢?这样的结尾,在平淡的文字中,饱蘸着丰富的感情。我们读后像喝龙井,余香在口,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结尾部分,怀绿。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含蓄隽永,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