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大会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但他没有出席中共“一大”),李达和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意义:①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②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它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中共“二大”的召开: (1)时间:1922年7月在在上海召开; (2)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大会指出:①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③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④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大会规定:①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② 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③大会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5)历史意义: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及分裂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是什么? 必要性:在二七大罢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正式确定是在1923年于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新三民主义”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是什么? 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5)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历史功绩(影响)? ①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 ②它使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③它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④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军队。 (6)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②主观原因: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7)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经验教训?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③坚持武装斗争。 (8)革命统一战线意义:有利于共产党员以合法地位领导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5、国民政府的北代: (1)时间:1926年 (2)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条件: A.政治基础:国共合作的视线; B.群众基础:1925年五卅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C.后防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1925年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军队变为国民革命军。 (4)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北伐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 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 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6)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立。 (7)影响:a、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b、在城市,工人组织工人武装、举行罢工,支援北伐军; c、武汉、九江人民举行反帝斗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8)失败原因:a、帝国主义破坏; b、国民党叛变革命,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 c、中共右倾错误 6、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 (1)背景:中共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结果:起义成功,但南下受挫;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 领导:毛泽东 特点: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 结果:攻打长沙受挫,转向山区进攻。 7、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8、土地革命 (1)指导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联合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2)目的: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3)土地革命: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4)根据地建设:经济方面:领导根据地经济建设,使农村经济发展 政治建设: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 (5)结果:到1930年夏,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十万人。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9、红军长征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开始:1930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纠正了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成为党历史上第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胜利:a、1935.10,中央红军和地方红军会师 吴起镇 b、1936.10,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 (6)意义: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撒下革命种子,铸造伟大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C、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标志中国革命新局面开始。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