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链接】 1、(08全国文综Ⅰ)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2、(08重庆文综)蒋介石的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此讲话发表于 A、华北事变之前 B、西安事变之前 C、七七事变之后 D、八一三事变之后 3、(08宁夏文综)《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整体感知】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二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标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点再现】 1、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武昌起义主要经过 (3)中华民国的成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5)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及影响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3、新民主主义革命 (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红军长征 (3)三大战役 (4)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决议及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2、过程 (1)太平天国依赖的宗教是: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 其宗教理论特点是: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起义地点是:广西桂平金田村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永安建制。(1851) (3)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是:定都天京;(1853) (4)军事上达到全盛标志是:1856年东征攻破江南、江北大营; ⑸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或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局面的标志是:1856年的天京变乱; ⑹太平天国失败标志是:1864年的天京陷落 ⑺太平天国北伐:领导人:林凤祥、李开芳;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西征的目的: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东征的目的:断绝精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⑻太平天国前、后期颁布的革命纲领分别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原则是: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 ②平均分配产品: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原则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③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目的)。 (2)意义: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性质),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3)不能实行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是: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分田方案的实施。 ②主观原因是: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的规定是一种空想 4、《资政新篇》: (1)内容:①政治:依法治国广采社会舆论、公众选举官吏;②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③文教:提倡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人口贩卖。 (2)意义(评价):革命性:它是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皖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局限性: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 (3)没有实行的原因:(空想性)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5、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功绩、新的特点、失败原因、教训 (1)性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功绩: 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过程; ③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以后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④后期提出了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配合,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3)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教训: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