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作用:在明清之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进步性,表现在: ①适应了农业社会发展的要求,(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救灾行动,)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安定; ②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后期)起,消极作作日益显著: ①助长了官场唯上是从、因循守旧之风和官僚作风 ②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加重了人民负担; ③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化之风; ④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性,妨碍了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⑤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 (4)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各有何突出特点? 答: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分相权为三,互相牵制;宋太祖从兵权人手,削弱地方权力;明太祖废丞相,亲自掌管六部,君权极端加强。 (5)概括指出上述特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答:唐朝:形成了严密的中央集权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宋朝: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明朝: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走向腐朽。 (6)上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趋势:由盛而衰。 2. 简述秦、唐、明、清(鸦片战争前)四朝所设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据此概括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演变的特点和趋势。 参考答案: 中央行政机构: 秦:在中央设立丞相、御使大夫和太尉(三公)和九卿。 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后形成内阁制。 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保留明朝内阁制,后又设南书房及军机处。 特点和趋势:中央官僚机构日趋完善并形成严密的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3.试综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是如何进行对各级行政机关的监察的。 参考答案: 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西汉初亦设御史大夫行监察权。 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13个州,派刺史监察地方。 隋、唐时期设尚书、中书(隋时称“内史”)、门下三省,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监督。 唐朝还将全国分为若干个(10或15个)道,作为监察区。 北宋设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三衙统领禁军,同时设立管理军务的枢密院。三衙、枢密院互相牵制、监督。 北宋还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互相监督。 北宋在地方派州通判到地方,与知州互相牵制、监督。 明初在地方设直属中央的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