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 1.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2.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 )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新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l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 A.军机处的设置 B.八股取士的实施 C.厂卫机构的设立 D.严酷的文字狱 5.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 ) ①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年分封王国,郡国并行 C.元朝废除州县制,实行行省制 D.明朝废除行省,地方设三司 7.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 )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8.明初管理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 A.节度使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9.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以地方设“三司” 10.“票拟”是( ) A、大臣的奏章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 、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1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12.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 ) A. 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 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 C.始终是清朝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13.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4.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 A.明太祖时期 B.明成祖时期 C.明宣宗时期 D.明宪宗时期 15.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根本上是( ) A、因为宰相胡惟庸“谋危社稷” B、地方上设三司后,宰相职权扩大 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宰相之职可以由六部替代 16.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上有相同之处( ) A、极大地削弱相权 B、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 C、地方上高三司分权 D、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政务 17.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 ) A、说明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 C、明清皇帝重视文人敷衍文雅 D、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18.秦朝以来,直至清朝前期,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最突出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激烈 B、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相交替 C、专制皇权的日益强化 D、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19.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 A.统治阶级的要求 B.法家思想的启示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 20.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21.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 )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