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22.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23.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枢垣记略》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曝杂记》
    (1)据材料一,说明顺治年间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它有何弊端?
    答:特点: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较大,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满洲贵族(议政王大臣)权势大。
    弊端:皇权受到限制,不利于稳定朝政;满洲贵族权势大,不利于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雍正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直接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公务。
    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皇权、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统治)的需要。
    (3)军机处有何特点?
    答: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利于皇帝控制;军机大臣人数较多(六、七人),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参与处理机要政务,能够协助皇帝控制政权;军机处设在离皇帝办公近处,便于皇上随时召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目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唐太宗认为处理政务时“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答: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2)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何不同?
    答: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废之,集权于皇帝一人。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两位帝王观点的认识。
    答: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度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虽然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但却使中央集权制度走向了衰落,助长了官场上的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三.问答题 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核心: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本质:专制政治(或君主专制制度))
    (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发展趋势: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