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 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威廉·丁·克林顿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到十一月三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国际形势,中美关系以及两国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21世纪的和平繁荣是重要的。双方同意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决心共同本着合作和坦诚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取得具体进展。中美……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 两国元首决定,中美两国通过增进合作,对付国际上的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同意,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中关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 中美两国同意两国元首定期访问对方首都。 两国同意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元首间通讯联络,以便利直接联系。 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摘自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中美双方在合作领域方面有何变化?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句) (3)你认为江泽民主席访美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1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是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③中美建交④九一三事件的发生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14.新中国建立初期,与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有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②一定程度上承认应有的外交关系③遵守平等互利的原则④取消各国在华的一切特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斗争。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九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各种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1 “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 议 赞成 反对 弃权 在太席 总票数 赞成百分比 1951年六届 37 11 4 8 60 61 1952年 42 7 11 0 60 70 1953年 44 10 2 4 60 73 1954年 43 11 6 0 60 72 1955年 42 12 6 0 60 70 1956年 47 24 8 0 79 60 1957年 48 27 7 0 82 59 1958年 44 28 9 0 80 54 1959年 44 29 9 0 82 54 1960年 42 34 22 1 99 42 材料三 表2 1961年~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 议 通 过 反对 弃权 会 议 通 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十六届 38 48 20 1967年 45 58 17 1962年 42 56 11 1968年 44 58 23 1963年 41 57 12 l969年 48 56 21 1964年 1970年 51 49 25 1965年 47 47 20 1971年 76 35 17 1966年 46 57 17 材料四 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去攻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了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中“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表1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 (3)表2中1966年~1968年对中国“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1971年的表决情况如何? (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如何理解?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双基金题一 l.A 2.C 3.B 4.D 5.A 6.D 7.B 8.C 9.A 10. 变化:由准备放弃台湾到重新把台湾纳入美国在亚洲的战略体系。(或重新扶植台湾)准备放弃台湾的原因:认为国民党已无可救药;援蒋阻共会付出过高的代价,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台湾对美国西太平洋防线无足轻重。重新扶植台湾并阻止共产党解放台湾的直接原因是朝鲜战争的爆发。若中国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朝鲜、日本的利益,进而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 影响: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外部形势,造成台湾和大陆的分裂对立,使中国长期不能统一,直至今日。 11.B 12.D 13.C 14.B 15. (1)变化:由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 (2)原因:材料一反映的是国共十年时期的土地政策,此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的目的在于消灭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其生产革命的积极性。材料二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共的土地政策的目的是调动农民抗日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联合、团结地主一致抗日。材料三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又变为阶级矛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为了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 (3)说明的问题:农民是小私有生产者,保守私有是基本性,土地公有无法满足其土地要求,因而也无法最终调动其革命生产的积极性。若真正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实行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中共中央已意识到政策的不足之处,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进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土地政策。 (4)认识:中共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不断修正、完善党的政策,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16.A 17.D 18.D 19.C 20.A 21、 (1)限制富农。因“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2)减租减息,交租交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为了充分调动农民支持革命的积极性,壮大人民民主力量,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早日恢复农业生产,孤立地主。 (4)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双基金题二1.B 2.B 3.C 4.B 5.A 6.C 7.B 8.D 9.D 10. (1)由于社会经济改组和战争破坏,农民负担还很重,民族资产阶级团“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而恐慌。 (2)仍是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即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作斗争,巩固人民政权。 (3)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4)策略:不要四面出击。实施:处理好国内各阶级、政党、民族之间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11.A 12.D 13.B 14.B 15.D 16.B 17.C 18.A 19.B 20. (1)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工业化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必须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2)评论不正确,他只看到毛泽东重视农民,而没有看到毛泽东的深层思想,即: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可能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基础;革命任务是获得机器,实现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的转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毛泽东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B 6、D 7、A 8、D 9.D 1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人民政权在下面三个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