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题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5)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①集体经济②个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不同点是
    A、相互影响和推动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同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D、改革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
    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C、是长期农村改革经验的总结   D、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6、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以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结合有关的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为什么?
    (3)结合有关材料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有什么必要性?
    (4)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观点分析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实质。你对今天的改革有什么认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双基金题一
    1、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①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③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道路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①正确处理十大关系②中共八大的战线政策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④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下列不是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的是
    A、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中共十三大,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5、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政治路线,邓小平概括为
    A、走自己的路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   D、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7、不是导致1989年政治风波的原因的一项是
    A、当时党的领导人贯彻四项基本原则不力 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国际形势的影响
    D、由于极少数人的煽动,出现了摆脱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④海南全省成为经济特区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倾向。
    ──摘自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摘自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请回答:
    (1)结合你的认识,指出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主要历史依据。
    (2)结合你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理解,扼要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10、中共十三大和中共八大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最重要的相似之处是
    A、国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C、人民内部矛盾已开始处于突出地位
    D、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2、曾作出决定把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主要任务的会议有①七届二中全会②中共八大③十一届三中全会④八届十一中全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1980年1月,邓小平说:“现在,特别是青年当中,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思想一定要大力纠正。”他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
    C、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要求清除“左”倾思想的流毒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全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年 份
    年末总人口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56
    62828
    31、9
    11、40
    20、50
    1957
    61693
    34、03
    10、80
    23、23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70
    24、78
    14、59
    10、19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全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年 份
    年末总人口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61
    66859
    18、02
    14、24
    3、78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1965
    72538
    37、88
    9、50
    28、38
    l967
    76368
    33、96
    8、43
    25、53
    1969
    80671
    34、11
    8、03
    26、08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全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年 份
    年末总人口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71
    85299
    30、65
    7、32
    23、33
    1973
    89211
    27、93
    7、04
    20、89
    1975
    92420
    23、01
    9、32
    15、69
    1977
    94974
    18、93
    6、87
    12、06
    1979
    97542
    17、82
    6、21
    11、61
    材料四 随着人口的增长,世界自然环境承受的压力正在日益增长。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沙漠化的面积正在逐步扩大,像淮河这样的重要河流已严重污染,给治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世界其他国家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环境污染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污染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工厂毒物污染事件等等。 ──以上均引自《中国统计年鉴》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根据说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我国人口变动的动态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人口出现这种动态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我国领导人曾提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左”倾思想也曾错误批判马寅初的“节制人口论”新学说。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却不遗余力地提倡计划生育,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一观念变化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