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题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6)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5、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了经济特区
    C、坚持把工人放在经济建设首位   D、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人民生活摆脱贫困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民生活实现温饱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8、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19、阅读下列材料:
    江泽民在报告中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总结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的丰富经验,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请回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由哪些方面组成,并指出每一方面的前提条件和中心内容。
    双基金题二
    1、通过“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会议是
    A、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2、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C、《告台湾同胞书》   D、《联合声明》
    3、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重大意义是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稳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邓小平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解决了我国建设与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全局性的问题是
    A、把工业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  B、把传统产业革命与迎头赶上的新科技革命结合起来
    C、把工业化、现代化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结合起来
    D、把现代化与人民生活改善结合起来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多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材料二 澳门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西岸的一个半岛上,旧称“香山澳”、“濠镜澳”。早在22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澳门地区就属中国的版图,她先后被划归广东省的番禺县、东芜县、香山县等地。此外,这里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文物(彩陶、石斧等)经专家鉴定,与广东省珠海一带出土的文物同属于一个文化体系,南宋末年,50万南宋军民曾在这里抗击进攻的元军,民族英雄文天祥就在澳门附近的零丁洋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
    材料三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舟触风涛,请求借地晾晒渍水贡物,通过贿赂明朝地方官员,获准在澳门上岸,并逐渐强盖房屋,但直到鸦片战争前,明、清政府仍对澳门有效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1845年,葡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继而关闭清政府设在澳门的海关,驱逐驻澳门的海关官员,占领了澳门半岛。1851年和1864年,分别占领氹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中国允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但该条约仍然明确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澳门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只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国领土,1928年,该条约期满失效,但葡仍占领澳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府宣布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时对港澳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暂时不急于收回香港、澳门,但声明港澳都是中国领土。
    材料四 1999年12月19日午夜,世人瞩目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一座临时场馆内举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于澳门冉冉升起的同时,解放军驻澳部队开进澳门,中国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启用。
    请回答:
    (1)闻一多《七子之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子”指列强在近代割占的我国哪七块领土?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主要依据。(不得摘抄原句)
    (3)中国能够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在我党对澳门行使主权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7、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8、“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提出时针对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问题
    9、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摘自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知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光复大陆。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合作,而不提中国共产党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放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摘自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五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摘自台湾《中国导报》
    材料六 行政院长萧万长今天在立法院表示,以第二次辜汪会谈为起点,只要有助于两岸和平发展及国家民主统一的议题,都可以开展沟通对话,期能双方合力耕耘,使两岸关系拨云见日,迎接春暖花开时节。──摘自中国社台北1998年2月20日电
    请回答:
    (1)材料二和材料一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3)材料四与材料五在祖国统一上有何异同点?
    (4)结合材料六、材料七,你对“两岸关系拨云见日,迎接春暖花开时节”怎样认识?
    11、香港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标志着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②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③香港人民从此过上了社会主义幸福生活④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①在台湾岛内外逐渐引起强烈反响②促进了两岸的缓和和交流③得到全体台湾人的一致拥护④使台湾人到祖国大陆经商、旅游的人不断进多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13、“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指的是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军事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社会制度
    14、下列涉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文件有①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治工作报告》②《告台湾同胞书》③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害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既嗣后世袭王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860年10月24日《中英北京条约》:“将粤东九龙司一区……付予大英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
    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英国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00多个大小岛屿(即所谓“新界”,约占香港地区总面积的91%),租借期为99年。
    材料二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开始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期。1942年10月中英谈判中,国民政府要求终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收回新界,遭到英方拒绝。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丘吉尔公开反对在亚洲及中国实行大西洋宪章,并声称要让英国国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他说:“我们也有我们的传统,只要我在白厅的一天,我就要坚持这些传统和维护大英帝国。”
    材料三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香港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材料二反映出什么问题?丘吉尔所谓的“传统”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邓小平的原则立场是什么?此后中英两国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4)从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不同结果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或结论?
    16、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和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这段话的含义是①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②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③国民党不作为地方性代表参加会谈④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关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①宣布一定要实现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②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③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商、旅游④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就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香港、台湾也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③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台湾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9、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有①中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②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发展③切实可行的“一国两制”构想④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民族团结和外交成就
    基础金题一
    1.我党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是
    A.通过暴力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B 根据少数民族意愿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
    C.利用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取代剥削经济
    D.采取保留一部分剥削经济的办法,最后自行演变成社会主义经济
    2.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民主改革”的确切含义是
    A.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C.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政策
    3.以下是西藏自治区今昔比较表
    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土改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确立
    C.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D.改革开放政策在西藏的实行
    4.我国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通过①民主改革②土地改革③习俗改革④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
    A. 民族之间平等   B. 民族区域自治  C.共同发展繁荣  D.经济优惠政策
    基础金题二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达成了《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2.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④一大片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特点
    A.发展与邻国的关系   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4.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政策的史实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苏联给中国贷款3亿元
    C.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出访印、缅
    5.最早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文件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它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7.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一度出现了尖锐复杂的斗争,这主要是因为
    A.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B.美国和西方殖民国家在会外进行破坏
    C.亚非新兴民族国家缺乏团结反帝精神  D.少数国家代表在发言中影射攻击中国
    8.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
    9.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表明中国在执行
    A.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   B.社会主义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务实的外交策略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0月,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策,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三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8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交中国,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依据以上材料,评述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外交政策。
    要求:包括外交政策的内容、原因、评价等几方面。
    11.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包括
    A.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
    C.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已被冲破
    12.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
    A.美国积极制定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B.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D.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在欧亚建立
    13.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4.鉴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中国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5.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③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1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7.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18.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19.下列不属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B.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基础金题三
    1.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被孤立”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认识是A.这是中国外交的伟大成就   B.这是中国外交的失败
    C.这是中国“狂妄自大”的必然结果   D.这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2.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行为
    C.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缓和    D.与苏联改善关系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5.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B.中国拒绝苏联的要求
    C.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   D.苏联停止对华的援助
    6.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这表明①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②中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③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④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⑤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
    A.中美关系继续紧张   B.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C.美苏开始争霸世界   D.文化大革命开始
    8.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B.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C.中国实行“一大片”方针   D.美国坚持孤立和敌视中国的政策
    9.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中国交往的大国沙文主义表现在①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协议②要求在中国建设两国共有的长波电台③要求在中国建立一支共同的潜艇舰队④希望中国公开表示不对台湾使用武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坚持不结盟政策   D.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联系和交流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
    材料二 (中美)双方决定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继承发展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共同作出重大努力。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