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近代文化 ★第一节 清朝晚期文化(一)★第二节 清朝晚期文化(二) 1.(01全国11)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 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2.(01广东12)黄遵宪被称为“诗界之哥伦布”,主要是因为他( ) A.游历了许多国家 B.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巨变的诗歌 C.诗中充满爱国激情 D.主张自由抒发感情 3.(01江西10)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 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4.(07天津综)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撤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5、(08北京)18.观察图7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是 图7 今日箭楼 图片介绍:北京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代,1900年毁于战火。1906年重建,1915年增加栏杆及西洋花饰。民国时曾为国货陈列所。1949年解放军入城经此。1990年大修后开放。①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②见证了北京屈辱与新生的历史③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④现在建筑主体建于清末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6.(08江苏单) 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7.(08江苏单) 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8.(07重庆综)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古之取士皆于学校,故首先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友以成就之,以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四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话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4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4分)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4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32分)答案要点 (1)“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2)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了选官途径。 (3)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