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于那些反对改革的人和声音,邓小平尖锐地说:“反对改革的人不要反对了,去睡觉好了”。以下对南方谈话的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B.计划与市场仍然是区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C.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D.发展才是硬道理 24.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法币→人民币 B.粮票 →超市 C.大人 →先生 D.臣民 →公民 25.1987年,一家日本跨国公司决定考察我国辽宁的某一城市,并在当地投资设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考察的城市是 A.沈阳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四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⑵ 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2分) ⑶ 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1分)与材料三相比,分析其特点。(2分) ⑷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⑴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民族工业诞生,请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分布区域有何特征。(1分) ⑵1895年以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⑶1912年到1919年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出现“春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之所以“短暂”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1分) ⑷1953年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何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DBBBACBCDACD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ADCDBBDABBC 26.⑴特点: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法;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4分) ⑵关系:雇佣与被雇佣。(2分) 说明:江南的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分) 原因:重农抑商;海禁政策。(2分) ⑶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分)特点:用机器生产(或引进西方技术);效率高。(2分) ⑷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或近代化)。(1分 27.(1)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1分) (2)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1分)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分) (3)出现“春天”的主要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任答2点即可,4分)。 短暂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1分) (4)变化:比重不断缩小(减少)。(2分) 原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被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