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西方列强的破坏 21.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A.由封建地主、商入转化而来的 B.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 C.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力量薄弱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22.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早于民族资产阶级,其决定因素是 A.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洋务派属于于地主阶级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3.下列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办厂的刺激 B.由鸦片战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C.是中国社会开始走向近代化的标志 D.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24.下列《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欧美列强也都享有的是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25.辽东半岛在三国干涉还辽后的实际结局是 A.仍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 C.中国领土主权得到维护 D.俄国的势力不断扩大 26.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表明了 A.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在中国行不通 B.中华民族富有反抗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C.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D.封建统治的腐朽 27.“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表明美国承认列强在华特权 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权益居列强之首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8.“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A.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热烈响应 B.民族资产阶级参预政权的强烈愿望 C.君主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 D.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29.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C.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30.下列关于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 B.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C.它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D.它是一股进步的、爱国的民主思潮 3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 ①引导人民重新认识孔子②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③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④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A.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标志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事件是 A.康有为在万木草堂阐发维新变法思想 B.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 C.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进行激烈的论战 D.光绪帝颁布的《定国是诏》 33.《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引发“三国干涉还辽” B.列强展开资本输出的剧烈竞争 C.便利了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 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4.19世纪末英德竞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反映在中国问题上集中表现为双方都把侵略的魔手伸向 A.台湾地区 B.长江流域 C.山东地区 D.香港地区 35.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6.在下列侵略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7.下列关于《辛丑条约》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赔款数额之巨居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之首②使中国北方国防门户洞开③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谕到,该夷商等速即遵照,将趸船鸦片尽数缴官。……不得丝毫藏匿。一面出具夷字汉字合同具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字样。……此后照常贸易,既不失为良夷,且正经买卖,尽可获利致富,岂不体面? ──摘自《林则徐·公牍》 材料2:1839年9月底,林则徐奏报朝廷说:对待英国人态度是“苟知悔悟尽许回头”。还说“他国货船遵式具结者固许进埔(黄埔)。即英国货船,亦不因其违抗于前而并阻其自新于后。” ──摘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3:1839年底,林则徐在朝廷下令断绝和西方一切贸易后,上书朝廷说:“窃以为封闭、禁海之策,一以绝诸夷之生计,一以杜鸦片之来源。虽若确有把握,然专断一国贸易,与概断各国贸易,揆理度势,迥不相同。……现将未犯法之各夷船,与英吉利一同拒绝,未免良萎不分。自英夷贸易断后,他国皆欣欣向荣,此中控取之法,似可以夷制夷。 ──摘自《鸦片战争·林则徐上书》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对待中外贸易的态度。 要求:内容应包括态度、态度的变化、与朝廷的分歧及其评价。评述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西人立国,……驯至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欲!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2:新式企业“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根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力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 ──郑观应《盛世危言》第4卷 材料3:早期维新派如郑观应等人呼吁由“民间自立公司”,“不使官吏得掣其时”,要求兴修铁路,开矿,纺织,制造等近代企业一律准许民间兴办,并“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以官场体统。” ──《中国政治思想史》 结合材料回答 ①简述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与洋务派“体、用”观相比有何区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