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能力训练题(5)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3:九十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输入中国的货物比七十年代初增长一倍以上,其中鸦片和棉布各占五分之一,棉纱从七十年代初的百分之三弱跃增为百分之十四强,开始占重要位置的商品有煤油(输入农村作灯油用)、染料、针等物。而机械在输入的货物中所占比重不及百分之一。……中国输出的货品茶丝两大宗从七十年代初年的占出口总值百分之八十,减为百分之六十。大豆(百分之一强)、猪毛、皮革、菜油和短绒棉花(百分之五弱)等农业品和原料都是被搜括的对象。
    ──翦伯赞《中国史纲》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外贸易。
    要求:内容包括时代背景、外贸特点及后果。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小题13分,第42小题14分,第43小题13分,共40分。
    41.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哪些新特点?试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2.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又有人根据李鸿章在创办上海织布局时,不准华商另行设局和洋务派反对维新变法运动等作为依据,认为洋务运动不利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条件加以说明。
    43.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试结合史实分析这些变的原因和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A 5.C 6.A 7.D 8.D 9.C 10.D 11.D 12.D 13.B 14.A 15.A 16.C 17.A 18.D 19.D 20.C 21.B 22.D 23.B 24.C 25.D 26.D 27.D 28.B 29.A 30.C 31.B 32.B 33.D 34.C 35.C 36.B 37.D
    二、材料解析题
    38.态度:主张进行正常贸易。在朝廷下令禁止贸易后,仍主张维护同除英国外的其他国家贸易。
    分歧:反对朝廷断绝贸易的政策。
    评价:林则徐主张在禁止鸦片贸易的前提下,维护同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正当的商业贸易, 这是正确的。在朝廷下令禁止贸易后,仍主张同其它国家正当贸易,有利于孤立英国。但是在当时想通过正当贸易避免战争,“以夷制夷”实际上是幻想。
    39.①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体”,各种技术设备是“用”。早期维新派认为在一种社会制度下,“体”和“用”是统一的。而洋务派认为“体”和“用”是可以分离的,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是“体”,西方技术思想是“用”。
    ②主张:“官督商办”;准许民办;企业按价值规律严格管理,追求利润。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原因:因为“商” 已不是旧式商人,而是投资近代企业的实业家。
    40.时代背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利用所攫取的通商和内河航运特权加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外贸特点;中国从出超变为入超,入超逐年增加;贸易总额增加,原料出口和商品进口增长都很迅速。
    后果: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封建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对外国商品需求量增加,并为此廉价出售农产品及工业原料,中国社会经济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依赖性加强。
    三、问答题
    41.特点:①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②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
    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②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启迪人们面对现实,探索救国之路。太平天国一些领导人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反映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启示: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42.其一,有利说:(1)经济条件: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使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2)阶级条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的维新派。(3)思想条件:洋务运动推动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促成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4)政治条件:客观上有利于维新运动,促进了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经过甲午战争实践,证明洋务运动不能救国,促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
    其二,不利说:(1)经济上,由于李鸿章排斥商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2)政治上,洋务派以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为己任,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对维新变法。
    其三,洋务运动对维新变法运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从总体上看。是利大于弊。
    43.特征:由敌视、对抗到勾结,再由抗击、发展到完全屈服,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原因及影响:①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试图坚持闭关锁国政策,以维护腐朽的统治,因此组织了抵抗,显示出对抗特征。政治的腐败和经济的落后使中国战败,签订屈辱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不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促使清政府与列强勾结。这便利了列强的对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清政府与列强暂时“和好”局面的出现,也促成了洋务运动的出现。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中国出现了边疆新危机,爆发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清政府在组织抗击侵略的同时表现出更多的腐败和软弱。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企图利用义和国反对外来侵略,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王朝很快又转为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外国列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①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其腐朽统治,西方列强打击或支持清政府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②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阻止资本主义的入侵。③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侵略的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征服、灭亡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