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②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③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④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大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A.① B.③ C.②③ D.③④ 1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侵华规模 B.增加通商口岸 C.要求在中国自由贸易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3.标志着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传统的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事件是 A.1861年辛酉政变 B.总理衙门的设立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外务部的成立 14.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清朝统治 B.创建了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 C.兴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15.下列关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政局变化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B.皇帝失去了控制国家的实权 C.中外关系出现暂时“和好”局面 D.国内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16.下列关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 B.外商操纵中国出口商品市场 C.自然经济在中国已不占主体地位 D.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学习西方的变法图强 C.为人臣必须取悦龙颜 D.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18.李鸿章在给别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 A.李鸿章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李鸿章发现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C.李鸿章找到了工业生产规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