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同点:“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 (3)“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信息技术的发展 (1)背景 ①1946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直接原因: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促使美国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过程 ①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②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即WWW。 (3)互联网的影响 ①功用: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出现。 ②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③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④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 ⑤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 ⑥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影响着经济的安全。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造成了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4)互联网的特点: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5.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影响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国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 ②客观上瓦解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着中国封建思想文化,诱导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深层次的影响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影响 ①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3)第三次影响 ①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当时国内政治经济上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②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中国科学家在太阳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19世纪上半期,水上运输的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1819年“萨凡纳”号轮船,从美国出发,横渡大西洋成功,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日趋成熟 D.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