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2.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3.政协的性质、职能的变化 案例:(09年天津卷10)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C)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链接课本,学生自我认知:【性质改变、主要职能】 4.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案例: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思考: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解析归纳:(基本特征) 互动广场: 1.个人发言:发表见解(认可或反驳,阐述自我见解); 2.小组、师生交流。 探究活动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案例呈现】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思考: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从历史上看、从国家性质看、从代表阶级利益看、从经济基础看】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之间有何区别? 讨论完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阶级本质 组织原则 政党活动 学生总结发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互动广场: 1.举例论证(课本上现成的或自己课外接触的社会现象),质疑辩论。 2.形成共识: ①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性、成长性,它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中;②理解我国民主发展的曲折性,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 3.学生发表自我感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