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 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35.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 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 以蒸汽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 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 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6.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进程由一国到多国 B.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保进了重工业部门的重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了主导作用 37.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38.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7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 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 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 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 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C. ①③④D. ①②③ 39.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40.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 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4分共4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籍吾名?欲籍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学,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完成: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4分) ⑶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