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中1-40小题每题1分,41-5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2.对右图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 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 3.庄子和老子的相似思想主张是 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 ②宣传高考资源网天道与自然无为 ③追求功利 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韩非认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说明其主张 A.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 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D. 德刑并用 5.“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 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 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 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 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6.“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非儒即法 7.下列对几位思想家的相关评述,错误的是[KS5U] A.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B.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C.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D.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8.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KS5U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9.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10.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①程颐 ②程颢 ③朱熹 ④陆九渊 ⑤王守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11.孙中山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分发给同志,以鼓励发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是因为 A.李贽的作品强调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反封建斗争 C.顾炎武的思想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黄宗羲的作品有反对专制暴君政治的思想 12.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13.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