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引文所述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运动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3.《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14.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以“商办官助”方式经营企业,一方面吸收官股,另外再招商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他要求官方下令若干年内在其周围百里之内不得另设工厂。上述情况说明 A.张謇经营的企业是官办企业 B.张謇采取“商办官助”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C.民族资本受到官僚资本的压制 D.民族资本对封建势力存在依赖 1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 年份茶(万磅丝(包) 1845年 801913 220 1851年991923 040 1853年10 12292 896 16.阅读右表《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对表格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茶、丝加工水平高,竞争力强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17.“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18.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20.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1.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此类科学“奇迹”的出现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关系最密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