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前言》 材料三 美国对发展科技的投资的绝对值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平均每年引进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类人才约6000人~11500人,7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据统计,1982年全美69万科研人员中,l/3是从国外引进的。……(1980年)日本“咨询-产业结构审议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这一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5年)欧共体12国与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瑞士在巴黎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布“尤里卡计划”(一项西欧高科技合作研究计划)诞生……显示了西欧在尖端技术和政治上争取对美独立的意图,也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其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四 部分国家高等教育入学情况比较表 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占人口(20岁~24岁)比例 1970年1991年 亚洲、非洲的7个发展中国家1.3%2.1% 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七国32.9%49.3%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阅后回答: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持其优势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3分) (2)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4分) (3)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是什么?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把握住机遇,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依附地位?(4分) 附加题 30.(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三,分析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政策上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4)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布尔什维主义”,有人称新经济政策是发展资本主义,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CCCA 6—10 BBDAB 11—15 BBDAA 16—20 DCACC 21—25 CBDD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3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26.(13分) (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2分)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6分)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 再生产。(5分) 29.(11分)(1)变化:知识和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起主导作用。相同措施: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尖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3分) (2)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发展高科技产品,参与竞争,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挑战:发展中国家资金少,基础差;教育发展滞后,人才外流,造成高层次人才短缺;驾驭高新技术困难,搞科研创新就更困难。(4分) (3)焦点:科技和人才。发展中国家只有努力发展本国的教育,提高本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依附地位。(4分) 附加题: 30.(15分)⑴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2分)目的:在于使生产消费趋于平衡,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2分) ⑵措施: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2分)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苏维埃政权。(2分) ⑶相似之处: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2分)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以巩固政权。(2分) ⑷不正确。(1分)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2分) (责任编辑:admin) |